
于泽在讲课。
人物名片
于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转型、宏观经济治理和新发展格局,现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多次获得教育部、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在《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撰写《非平衡增长中的金融、价格和产业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等多部著作。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宣部高端智库、国家部委重点项目。
从上半年“成绩单”来看,各地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展现出较强韧性,下半年有哪些新机遇、新挑战?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近日,2025年度惠州市新时代公开课(第三课)开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于泽以“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展望——新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及前景,对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思路、对策和建议,使现场听众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短期内经济呈现诸多超预期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跃升10.2%和9.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1%,新业态活力澎湃……讲座中,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表明,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新动能不断积累。
如何看待这些数据背后释放的信号?当前中国经济又有什么新的特征与变化?于泽认为,从短期看,我国经济呈现诸多超预期变化,分化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特征。
于泽从经济运行形态、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概括了经济运行超预期的表现,并指出当前经济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
在政策效果超预期方面,于泽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表示,新旧动能转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旧动能增速放缓,新动能处在萌芽期;第二阶段是新动能逐渐摆脱政策依赖,初步形成内生的发展模式;第三阶段是新动能全面占据上风,新的循环模式巩固稳定。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第二阶段。”于泽说,2024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在此阶段,经济中存量调整加速,市场出清压力不断加大,导致经济增速波动较大,同时由于新旧行业分化,传统的经济关系不断解体重组。”
大力提振消费持续扩大内需尤为关键
下半年有哪些新机遇、新挑战?于泽以宏观经济理论分析,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他表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构成了持续挑战,要清醒地认识到,下半年的前行之路并非坦途。
于泽从经济规模、人口、资本、创新、Z世代消费、数字经济和金融、全球秩序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认为中国经济有着足够的空间和纵深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新思路和重点,于泽认为,如何稳固国内大循环,持续扩大内需,显得尤为关键。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于泽建议,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等,找准激发内生动力的着力点。
同时,于泽从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方面,对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对策和建议。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910.0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社消零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9%……在复杂环境中,惠州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成绩单”。
讲座中,于泽从区域发展的视角,对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惠州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惠州近年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两重’建设机遇、发展‘文旅+体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拥抱未来。”对于惠州未来发展,于泽也给出了具体建议,“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
讲座生动精彩、内容丰富,现场听众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收获颇丰,不管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还是对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前景,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上半年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两大支柱产业展现较强韧性,这不是偶然,是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鼎励信用服务(广东)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温运灯表示,聆听讲座后,他对宏观经济的理解更透彻,对未来政策方向有了更清晰认识,“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要不断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上下真功夫,努力开辟新赛道、拓展新市场。”
文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图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