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外卖软件上,一张张0元奶茶、美食券,大额补贴,让消费者忙着在各个店家自取外卖,“5元就能全家吃饱喝足。”
新一轮“补贴大战”直接拉动了外卖市场。7月28日的数据显示,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这一数据,追平了美团6月即时零售的日订单量,并逐渐逼近美团7月上亿的日订单量。
订单激增的背后有隐忧,骑手面临健康透支与超时罚款的压力。公共安全则因部分骑手赶时间在人行道逆行、超速而受威胁。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愉悦享受外卖服务的同时,兼顾好骑手权益保障与公共安全?
(一)
“外卖大战”点燃了消费激情,外卖订单屡创新高,消费者开心,商家与骑手也增加了收益。但矛盾也在凸显,由于订单量暴增,骑手工作时间不断延长,压力骤增,他们的劳动权益备受关注。
庞大的市场催生了规模可观的外卖骑手群体。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外卖骑手总数已超1000万人。伴随行业扩张,相关法律纠纷也显著增加: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审结的涉新就业形态一审民事案件约8万件,涵盖社会保险纠纷、保险合同纠纷及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多种类型。
如今,保障外卖骑手劳动权益的探索正在深化。2025年7月1日起,美团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广东深圳、河北石家庄、江苏无锡等5座城市上线骑手保险补贴政策。美团为符合条件的骑手补贴50%的养老保险参保费用,切实减轻骑手的经济负担,为他们未来养老生活增添一份坚实保障。
在工伤方面,湖北省今年7月1日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外卖骑手等在职业中受伤,只需在平台App“一键报案”,就可以享受全程线上办理。而且,保障费用由平台企业直接缴纳,就业群体无需额外负担成本。
与此同时,骑手的收入与休息制度也在不断优化。甘肃山丹县饿了么外卖配送中心开展集体协商,以回应外卖小哥的合理诉求。通过平等协商,优化了派单算法,使得派单不再“一律强制”。骑手们可以自主选择70%以上的订单,而强制派单仅用于保障紧急需求,并需提前通知骑手。
2024年12月30日,美团骑手“防疲劳”机制在全国主要城市范围内启动上线工作。美团骑手收到的通知显示,跑单超过8小时会收到提醒,此后每隔一小时提醒一次;跑单12小时将强制下线。
(二)
外卖与闪购日订单总量突破2.5亿,彰显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这一数据背后,是平台经济、劳动者与新型消费需求的深度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报告预测,即时零售日订单量未来有望攀升至5亿。面对这一增长预期,亟需政府、平台、市民、外卖骑手协同发力,构建多元共治的长效生态,推动即时外卖市场更有序、更富活力地发展。
完善顶层规划,加强对外卖骑手的规范管理与人文关怀。在管理层面,应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比如增设骑手专用停车区与配送通道;要将安全管理与从业资格挂钩,如上海推出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以“绿、黄、红”三色作为安全等级标识,新入职骑手有“绿码”才能从业,屡教不改的“红码”骑手,会被列入行业“禁限名单”,责令所属平台企业“停单”。在关怀层面,则需落实各项暖心举措。惠州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交警部门定制“交通安全套餐”,有效提升骑手安全意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强化关怀:工会设立“爱心驿站”,为骑手提供休憩场所;惠城区桥西街道总工会组建“新业态服务小分队”,深入外卖站点、快递网点等20余个劳动者聚集点,精准开展送清凉、集中入会等服务。仲恺高新区总工会首创“工会+法院+仲裁”联动机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
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各外卖平台要强化安全培训,持续加强骑手交通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要优化算法规则,将“安全阈值”嵌入派单系统,科学设定强制休息机制与负载量上限,从源头防范超负荷接单。要推广应用智能头盔等,通过技术装备实现安全管理。要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骑手工作时长的实时、精准、跨平台累计,为保障合理劳动强度提供数据支撑。比如,“叮咚买菜”将安全指标考核占比提至45%,违法率直接下降25%。
消费者也要多一点耐心和理解。我们需要给外卖骑手更多的包容,不要恶意催单,倡导小区物业、社区积极创建“友好骑手社区”。同时,鼓励更多企业、商家和爱心组织加入到关心外卖骑手的队伍中来。
当然,外卖骑手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对客户负责的同时,更应该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各方携手努力,能改变“速度即生存”的行业困境,将安全置于效率之上,实现外卖行业的繁荣与安全并重,活力与秩序共存。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