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乐园实现“玩教一体”的功能定位。
近期,惠城区水口街道街坊们惊喜发现,家门口荒废的地面新建了一个健康驿站,不仅环境变靓,还给群众带来了实在便利。无论是东江湾产业园配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成运营,还是“种子乐园”的亮相,桩桩件件都是从群众需求出发,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惠民的福利。
为了进一步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惠城区水口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辖区闲置资源多、分布散的实际,将闲置资源盘活利用作为破解发展瓶颈、补齐民生短板的关键抓手。
下一步,水口街道将继续深化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工作,探索更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服务”的路径,为“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水口经验。
闲置空间打造成健康驿站
惠城高新区核心园区东江湾产业园区腹地定位水口,作为惠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聚集了近1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
园区内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对于人口快速增长来说相对滞后。尤其是园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无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就医需前往5公里外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远、看病难”成为制约人才留存、产业升级的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水口街道联合区卫健、自然资源等部门,对园区及周边闲置地块、低效厂房进行全面摸排,经多轮筛选评估,最终确定将位于园区内一处长期闲置的空间纳入医疗配套规划,建设水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江湾院区)。
该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水口确廷路10号,总投资1393.99万元,总建筑面积3069平方米,于去年开工建设,今年6月9日顺利开业运营,周边停车便利,惠及产业园务工人员及居民约10万人。
卫生服务中心按周边群众就医需求建设,严格落实“3~10万人口区域配置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刚性建设标准,既包含住院病房、信息化等基础设施,还有全科诊室、药房、检验室、预防接种室等功能区域,配备数字化透视摄影X射线机(DR)、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等先进设备,满足常见病诊疗、预防保健等基本需求等。
“中心主要方便周边企业员工,提供夜间门诊(最晚至晚上9点)及周末门诊,一周7天都有医护人员在岗,内外科急诊均有覆盖,方便白天上班人群就医。”惠城区水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江湾院区)主任邹日明介绍,还开展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加强与第三人民医院的帮扶协作,定期安排专家坐诊,提升基层医疗能力。
“还有中医馆,下班后在这里可以刷医保做中医理疗,停车也方便,很便利。”员工李国军点赞道。
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线上开通微信公众号支持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缴费结算,线下设置“综合服务台”提供咨询、导诊等服务,简化就医流程。
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医靠”二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边角料”化身“种子乐园”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水口街道居民对休闲娱乐、亲子互动场所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部分区域存在“公园远、活动难”的问题。
水口街道调研发现,水口大道与三环大道交会处附近有一块面积6795平方米的闲置地块,长期以来环境杂乱、杂草丛生,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该地块毗邻众多居民住宅区,周边有水口街道中心小学、小区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大,适合建一处休闲娱乐的绿色场所。
为让闲置地块实现蜕变,水口街道在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的统筹下,整合规划、设计、资金等多方资源,将该地块打造为“口袋公园”。
结合周边学校密集、儿童较多的特点,该“口袋公园”确定以“植物种子”为特色主题,取名“种子乐园”,寓意儿童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希望之花,实现“玩教一体”的功能定位。
“种子乐园”铺设绿色为主色调的椭圆形地板(形似种子),安装庭院灯、射灯等照明设施,对4456平方米绿化面积全部安装喷淋系统,布置特色座凳、廊架和儿童砂池、种植科普等游乐及教学设施,让公园既体现现代化,又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种子乐园”已成为附近居民最喜欢的打卡点之一,日均接待量达200余人次。
“通过整合资源,杂乱的闲置地变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主题公园,实现颜值与内涵双重提升。”水口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既有效盘活了城市闲置土地资源,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活动场所,大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成为水口街道促民生、补短板的优秀范例。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许名稀 温伟成 郑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