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练现场,消防员使用高压水枪扑灭“起火”船舶。
“船舱起火!有人落水!”日前,东江小金口段江面突然响起急促的呼救声。浓烟从一艘停泊的船舶舱室中喷涌而出,热浪裹挟着焦糊味在江风里扩散……原来这是惠城区小金口街道联合惠州海事局东江海事处、惠州蛟龙救援队共同开展的船舶安全应急演练现场,30余名参与者以“演”为战,用专业行动筑牢水上安全屏障。
从烈火扑救到溺水救援多场景实战
“大家保持冷静!先拉响警报,用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演练现场,小金口街道专职消防队队员手持灭火器,一边示范操作要领,一边快速冲向“起火”船舶。队员们身着厚重消防服,在高温下,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滴落,却丝毫没有影响动作的精准度。一名队员半蹲身体,按下灭火器压把,白色干粉瞬间覆盖明火;另一侧,两名队员架设消防水枪,高压水流对准船舱缝隙,彻底阻断复燃可能。
“平时我们每周会开展3次以上消防实操训练,从灭火器使用到水枪架设,每个动作都要练到形成肌肉记忆,就是为了险情来临时能‘快一秒’。”专职消防队队员小卓抹了把额头的汗说。
消防处置刚结束,江面又传来新的“紧急情况”——“船主”因惊慌失措不慎落水,在江水中挣扎呼救。蛟龙救援队队员迅速行动,3名队员携带救生圈、救生绳、救生竿冲向岸边,另外2名队员驾驶冲锋舟快速靠近落水点。“抛!”随着队长一声令下,橙色救生圈精准落在落水者身边。与此同时,队员手持救生竿伸向对方,“抓住竿子!不要慌!”在队员的引导下,“落水者”被众人合力拉向岸边。
“我们每月都会在不同水域开展溺水救援训练,模拟水流湍急、夜间救援等复杂场景。”惠州蛟龙救援队队长郭成权表示,从抛投救生设备到水中拖带,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
“手把手”教学+物资保障干货满满
演练结束后,现场随即转换为安全课堂,小金口街道相关负责人拿着灭火器,向前来观摩演练的10多名渔船船主详细讲解使用方法:“大家看,使用前要先摇晃瓶体,拔掉保险销,然后一手握住喷管,一手按下压把,注意要站在上风向操作。”他还逐船检查消防设备,针对部分船舶灭火器过期、救生圈破损等问题现场指出,并为所有船主免费配发新的灭火器。
“这次演练让我学到了实用知识,回去就把船上的应急设备全检查一遍,把救生圈、强光手电筒都配齐。”船主老郑拿着新发的灭火器说道。
惠州海事局东江海事处相关负责人则带领船主们来到船舶系泊处,以锚链、缆绳为“教具”,手把手讲解安全检查要点:“大家看这个锚链,要检查有没有锈蚀、断裂的情况,缆绳的系固角度也很关键,角度太大容易受力不均,遇到大风就可能出问题。”他还结合近期水上安全事故案例,提醒船主们定期开展自查,避免因设备老化、操作不当引发险情。“太实在了,很多细节我们平时都没注意到,以后每次出船前,一定要按照这些要点仔细检查一遍。”船主老张认真记录着讲解内容。
以演练为起点织密水上安全网
“这次演练是一次实打实的能力检验和技能提升。”小金口街道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时强调,小金口东江流域船舶往来频繁,水上安全不容松懈。接下来,街道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演练,同时持续加强对船主的安全培训,推动应急处置能力从“应急响应”向“提前预防”转变。
惠州海事局东江海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海事部门将继续与街道、救援队密切协作,常态化开展船舶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通过‘演练+培训+排查’的组合拳,让每一位船主都成为水上安全的‘守护者’,共同守护东江水域的平安。”
江风渐缓,阳光下的船舶静静停泊。这场烈日下的演练不仅锤炼了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更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种下了“安全第一”的种子——以“演”促防,以“练”护航,小金口街道正用实际行动,为辖区水域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陈华靖 田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