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雪松受邀在《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作专题演讲。
大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心脏是维持生命的“发动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国民第一健康“杀手”。《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并明确目标: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简称“市三院”)积极探索并实践“脑心同治”诊疗模式,并向“脑心同防”、“脑心同康”领域不断延伸,深度融合心血管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两大中心优势学科群,高端谋划,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增量扩容,构筑了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的新格局,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整合资源
一站式全流程服务让患者少奔波
“心脑血管疾病的共患率高,比如脑血管出现问题,心脏血管也患病的概率可达50%。”惠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三院院长李雪松告诉记者,“脑心同治”是一种整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医学理念,核心在于认识到脑与心脏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强调对两类疾病进行协同诊断、治疗。
市三院倾注大量资源高标准建设的心脑血管病大楼,是基于对“脑心同治”理念及医学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大楼共有地下3层,地上17层,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00张。这里集聚心血管医学中心和神经医学中心两大中心的优势学科群以及其他部分专科和门诊,增设了高压氧科、介入诊疗中心(DSA 2区)、放射治疗中心等,进一步丰富了治疗手段,构建起了一个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体系。
挂一次号,可享受神经医学、心血管医学专家的服务;住一次院,可同时解决心、脑血管两大问题。在这里,患者不再是“头痛医头”“胸痛救心”,更无需再辗转于不同科室之间,在一栋楼内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节省了时间,减轻了就医负担。
据悉,大楼启用不仅是市三院积极响应惠城区“卫生强区、健康惠城”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惠城区致力于提升民众福祉、构建幸福健康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
提升效率
磨砺技术锻造速度提供“双重守护”
不久前,市三院神经医学中心团队和心血管医学中心团队联合为68岁的李爷爷实施心脏支架植入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一台手术同时解决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两大难题。
据悉,若按照传统治疗流程,李爷爷需要分别接受脑血管造影和冠脉造影两次手术,而且这两项手术分属不同科室,两次手术加上相关住院费用,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还将承受更多痛苦,加重经济负担。
在“脑心同治”模式下,不存在“先救心还是先救脑”的抉择。神经医学、心血管医学两大学科中心携手,一台手术就为患者解决了心、脑两大问题,对患者而言,既少受罪,也节省了就医费用,对医生而言,也加强与关联学科团队的协作,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联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真正落实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近年来,惠州三院推行的“心脑联合”救治模式成效斐然,已为众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实施联合造影术与治疗,显著提升诊疗效率。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除了磨砺技术,更要提升速度。尤其对于脑卒中患者,黄金救治的3小时内可关乎生死。早在2022年,市三院就启动并使用了广东省首个“5G移动卒中单元”,开启了惠州地区卒中救治的新模式。通过5G移动卒中单元,患者实现“上车即入院、入院即治疗”,此外,通过5G网络,医院能无缝对接医院卒中中心以及国内权威专家团队,为患者带来更精准高效的救治。
完善闭环
中西结合落实心脑疾病防治一体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的角色已远不止于单一的疾病治疗,而是向一个从预防到康复的全流程健康管理体系转型。”李雪松说。心脑血管病大楼启用一年来,为患者打造了一条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无缝衔接服务链。
在疾病预防方面,团队重视健康检查,聚焦心脑疾病的互筛互防做了大量研究。此外,团队通过义诊、健康宣教、媒体宣传等方式开展防病宣传。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当下,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该院专家呼吁市民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早预防、早干预。
在康复疗养方面,市三院依托康复医学中心的实力落实“中西结合”,引进“脑机接口”临床转化实验室、实施传统针灸治疗等手段,将传统中医技术与现代康复手段融合,为术后偏瘫、言语障碍等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据悉,康复医学中心获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市三院还为每位患者建立起健康档案,从健康科普、疾病预防到标准化治疗、康复管理及长期随访,全方位保障患者健康。
众多举措,体现市三院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在这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享受到更精准、更贴心、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树立典范
致力打造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近期,由市三院主办的第八届东江神经医学大会暨“脑心同治”专题研讨会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来自惠州及周边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共同学习探讨脑心同治的医学理念和未来趋势。这次会议也让业界同仁看到市三院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全新探索和累累硕果。
“未来我们将聚焦心血管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的学科建设,强技术、提实力,着力建设成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李雪松表示。
事实上,市三院早已在相关领域斩获多项“国字号”殊荣。在心血管医学领域包含国家级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体外反搏中心、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康复师培训基地、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等,在神经医学领域包含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神经介入建设中心、神经外科建设中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建设中心、二级癫痫中心、头痛中心等。此外,市三院还是广东省标准版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单位、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等。
“心脑联防”治未病、两大“中心”联动齐治疗、中西结合促康复……如今的市三院,已在“脑心同防”“脑心同治”“脑心同康”领域做出了成果探索。接下来还将在“脑心同研”领域发力,深化与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提升团队科研创新和临床服务能力,并着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切实筑牢群众心脑血管健康防线。未来将不断努力,在惠州乃至广东省树立成功典范,为推动脑心同治技术的标准化与普及化奉献力量。
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离不开背后的文化软实力。“爱院如家,视病人如亲人,待同事如家人”的“家”文化理念在市三院根深蒂固,未来,市三院将不断深化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内涵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倾力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华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心脑血管病学科群为龙头、中西医并重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高水平医院,为“健康惠州”建设奉献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欧永杰 许燕如
市三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