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兼备护安康 医者初心不动摇

记录惠州华康医院深耕临床一线的医生故事

2025年08月19日惠州日报专题
字号:T|T
    刘海亮在与患者沟通。

刘海亮在与患者沟通。

    李晓惠个人形象照。

李晓惠个人形象照。

    陈继业(左)在开展微创手术。

陈继业(左)在开展微创手术。

8月19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这是属于医者的高光时刻,更饱含了对他们坚持不懈守护生命的深情礼赞。

在惠州华康医院,聚集了这样一群医者,他们以精湛医术为刃,以仁厚之心为光,守护着、照亮着、温暖着患者康复的征途。无论是诊室里的循循善诱、手术室里的凝神专注抑或是病房里的关切问候,每一个细节都足以让患者感到安心,无数感人至深的瞬间在这里发生。让我们走进该院,采访刘海亮、李晓惠、陈继业三位德技双馨的医生代表,聆听他们用初心书写使命,以坚守诠释担当的故事。

骨伤关节创伤科主任医师刘海亮:

传承中医薪火 守护骨骼健康

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二十六载从医路,他将职业信仰化作守护患者骨骼健康的承诺,他深耕中医骨科领域,始终以满腔热忱投身医疗事业,破解医学难题。他以匠心磨砺医术,在传统正骨手法中融入现代康复理念,让无数骨伤患者重获健康。惠州华康医院骨伤关节创伤科主任刘海亮就是这样,用智慧与汗水在杏林沃土上书写着大医精诚的动人篇章。

传承中医正骨 妙手仁心解除病痛

刘海亮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2003年作为优秀医学人才加入到惠州华康医院,师从华康医院创始人叶颂霖院长,从此深耕中医骨伤治疗领域。初来乍到,他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削夹板,从最基础的“打下手”做起,在院长身边不断实践、积累经验。

在叶颂霖的言传身教中成长,让刘海亮对中医骨科的价值有了更多的体会。他表示,相比于传承中医技术,我们应更加注重中医精神和中医文化的薪火相传,坚持守正创新,用妙手仁心续写生命奇迹。

骨伤关节创伤科是该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不论是骨质疏松症老人、意外摔倒骨折的孩子、抑或是运动损伤的年轻人都可以在此寻求治疗。走进科室,一股浓郁的中药香扑鼻而来。刘海亮说,在处理骨折、关节创伤等疾病时,中医保守治疗占据重要地位。

手术虽能解决复杂问题,但中医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且全面,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华康医院在中医骨伤诊疗上有自己的“独门秘技”,能娴熟运用叶氏正骨手法和佛山市中医院“正骨十四法”相结合进行手法复位,叶氏二十多项非专利中药内服外敷,小夹板固定,特别对小儿骨折和老人上肢骨折在治疗上更有优势。

此外,中药敷贴、热敷、穴位疗法、针灸等中医手段广泛应用于骨伤关节创伤外科手术后的康复疗养领域,尤其在术前排便、术后伤口愈合、肠道功能恢复、经络疏通、皮肤护理、气血调养等方面发挥作用。

擅长保髋技术 减轻患者伤痛折磨

“能保守治疗就尽可能不做手术”,是刘海亮坚守的诊疗理念。他认为,医者要为患者着想,减轻经济负担,避免不必要手术带来的身心创伤,才是真正的为患者服务。

作为学科带头人,如今的刘海亮已经能独立解决骨科复杂疑难问题,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他率先在医院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假体翻修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获得患者和家属一致认可。其中,保髋治疗技术是他临床诊疗的“利器”。曾有一位 60多岁处于股骨头坏死中期的患者慕名找到他,刘海亮经评估后认为可进行保髋治疗。他采取髓芯减压+BMP+同种异体骨植骨术,配合传统中药治疗,使得患者疼痛大大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刘海亮还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与软骨再生修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等业内机构委员。服务近万名患者后,他仍保持对患者的耐心和贴心,任何时候都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关注智慧医疗 重塑精准微创新高度

科技的进步衍生了众多高科技医疗设备,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安全性和效率。在惠州华康医院,法国迈迪高端直接数字化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仪等精密设备,可提供无创、精准的骨质疏松检测。该设备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速度快、精度高、辐射低,不仅能监测骨质疏松,还能预测骨折危险等级。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可谓是骨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睛”,通过实时追踪,辅助医生精准定位植入物或手术器械,精度达亚毫米级,对微创术式、高风险区域手术优势明显。刘海亮带领团队成功实施多例“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的骨伤治疗,在智能、精准、微创治疗上达到新高度。他说,与传统微创手术相比,借助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更适合老年人骨盆骨折康复期治疗。

依托先进的诊疗设备,刘海亮带领的骨伤关节创伤科手术朝着微创化、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完成的众多高难度手术获得广泛赞誉。

”救死扶伤从来不是简单的职责履行,而是一场守护生命的虔诚修行。“回顾起从医的心路历程,刘海亮这样说。

内科主任医师李晓惠:

老骥伏枥践初心 余热生辉显担当

投身医疗事业数十载,即便退休后依然选择在临床一线发光发热,无论是在内科门诊还是在华健养护院,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李晓惠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重的医生。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她说:“在这里工作很开心,作为一位老医生,病人们那么需要我,使我能发挥余热,我感觉自己很有价值。”

坚守一线 为了医学事业奉献价值

李晓惠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年。她履历丰富,曾在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天津建华医院、海南省万宁市中医院工作。

退休后,本可安享悠闲生活的她,因卓越的才能受邀加入惠州华康医院。至今她还记得刚到科室的情景,那时内科正处于起步阶段,床位有限,患者数量也不多,但李晓惠认为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她积极带领团队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医疗技术,使得内科逐步发展壮大。如今科室床位数(含安宁养护)已达到80张,内科年接诊患者1.5万人次。

“你有贫血,要注意了。”“血压还是有点高,要记得吃药。”这样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对患者的关怀。在门诊,李晓惠总是全身心投入。她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仔细询问病情、认真检查诊断。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优秀党员,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党员示范岗”的牌子,时刻激励着自己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她工作起来常常废寝忘食,忙的时候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时为了等待患者取报告,她会呆到傍晚甚至晚上,为当天的患者详细解读报告后才放心离开,只为让患者少跑一趟路。

她既是临床医生,也是一名热心的教授,面对前来讨教的年轻医生,李晓惠毫不吝啬给予提携和引导,常常手把手拿着CT、彩超等检查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拥有教授职称的她笑着说:“年轻人好学是好事,带学生是我的强项。”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许多年轻医生迅速成长,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宣传医保政策 真心实意为患者着想

作为一名资深医生,李晓惠擅长COPD、支气管哮喘、肺感染、呼吸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等疾病诊断及治疗。她先后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消化内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心内科进修,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如今内科接诊的患者不仅有轻症和慢性病的老年患者,还有不少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李晓惠说,这些转变体现了科室技术实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团队能为患者提供更坚实的医疗保障。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李晓惠发现很多患者对医保政策了解不足。为了让慢性病患者能够享受国家医保政策带来的福利,她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进行科普宣传。“你这个病种可以办理特定门诊,这样自费的部分就减少了。”她总是这样耐心地向患者叮嘱。当前,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但是患者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相对低,李晓惠希望通过宣传讲解、事无巨细的叮嘱,让更多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并享受医保政策带来的实惠。

在惠州华康医院人文理念和氛围的熏陶下,李晓惠与患者形成了家人般的亲密关系,因为她经验丰富且和蔼可亲,深受患者的信赖,许多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找她看病。

呵护“银发族” 躬身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除了在内科门诊坐诊,李晓惠还兼顾着惠州华健养护院老人的医疗服务工作。据悉,惠州华康医院为入住华健养护院的老人们开通了绿色医护通道,老人们就诊十分方便,既可以自行前往科室,也可以通知医生上门看诊。而且医护团队每天都会巡房,及时了解老人们的身体情况和生活需求。

李晓惠深知医养结合的重要性,依托三级医院的平台,这里的老人在“老有所养”的同时实现“病有良医”,在这期间,内科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医疗保障作用。她表示,在这里疗养的老年患者一旦出现问题,他们能够立即开展及时治疗,为老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她主张将他们集中统一管理起来,重点关注、定期回访,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以糖尿病为例,这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慢性疾病。李晓惠和她的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和医学治疗,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长期以来,科室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李晓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她在医者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成为了医院的一面旗帜,也成为了年轻医生学习的榜样。相信在她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医护人员投身于医疗事业,为守护百姓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脊柱创伤科主治医师陈继业:

勤学善研磨医技 厚积薄发求突破

“我将继续钻研手术治疗技术,尤其在精准、微创领域不断深耕,在从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说这句话时,陈继业眼中闪烁着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光芒。这位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的年轻医生,自2018年加入惠州华康医院以来,已在骨伤科临床诊疗的战场上坚守了八个春秋。他以潮汕人特有的进取与坚韧,在骨与肉的方寸之间,书写着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结缘华康 个人理想与医院理念的美好契合

初见陈继业,便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蓬勃的精气神。祖籍汕尾的他,眉宇间透着潮汕人刻在骨子里的拼劲。这种特质,让他在医学临床实践的那些年里,始终保持着对学习医学知识的渴望。

八年前,当他走进惠州华康医院时,便察觉到这里与自己的职业追求有着奇妙的契合。“八年时光像翻书一样快,但每一天都过得很扎实。” 陈继业感慨道。在他看来,惠州华康医院有着规范高效的全流程管理,从患者入院时的细致评估,到手术中的精准操作,再到术后康复的系统指导,每个环节都透着专业与严谨。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医生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的利益考量,对经济困难的患者,会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案。在这里,医生团队把患者当家人,从而更懂他们的难、急他们的盼,让诊疗方案既有疗效,更有温度。而这,与陈继业从医的理想初心高度契合。

在惠州华康医院脊柱创伤科,医护团队致力于以最小的创伤、最低的健康风险让患者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和谐的医患关系更让陈继业坚信自己选对了扎根的土壤。

生命守望 积极参与多学科诊疗书写生命奇迹

在骨科领域,创伤急救往往是与死神赛跑的战场。在惠州华康医院脊柱创伤科,曾无数次上演着生命的奇迹。

几年前抢救宋阿婆的经历,陈继业至今仍清晰如昨。那天深夜,64岁的宋阿婆因车祸被紧急送医,当时她全身多处骨折,四肢毁损严重,到达医院时已出现失血性休克,生命体征微弱。作为值班医生的陈继业赶到抢救室时,发现患者的情况比预想中更危急:不仅可能要截肢,还可能抢救不过来!他迅速判断病情,指导护士采取紧急措施,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当时,多学科团队连夜进行商讨,制定治疗方案。考虑到阿婆年事已高,多学科团队反复研究影像资料,最终联合开展高难度手术治疗。

所幸的是,经过团队的紧密合作,宋阿婆不仅脱离了生命危险,还保全了四肢。术后监护的日子里,陈继业格外关注宋阿婆伤口愈合情况,积极开展医学指导并给予老人更多的鼓励。当老人康复出院的那一刻,他再一次体验到到救死扶伤的成就感。

医生的价值,从来不是手术台的炫技,而是让患者带着尊严回归生活。在脊柱创伤科,对高龄老人,团队更注重平衡手术风险与生活质量。这种设身处地的考量,让团队收获了无数患者的信任。

技无止境 钻研医技深耕精准微创领域

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迭代升级让精准、微创治疗深入人心。陈继业深知,想要给患者更好的治疗,就不能停下学习探索的脚步。他擅长四肢骨折、胸腰椎骨折、关节骨折等创伤骨折的诊疗,对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病理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等疾病有较扎实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他将目光聚焦在微创技术领域,“UBE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骨科机器人是我目前主攻的方向。”他说。

在惠州华康医院,陈继业拥有了比以往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医院多次委派他前往广州、深圳等地参加高端学术会议,让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国内顶尖专家,学习优秀经验。加上平时在医院里高年资医生也乐于“传帮带”,陈继业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椎间孔镜、椎体成形、UBE技术等微创技术。

他始终坚信,微创技术是惠及患者的重要突破。像近年来风靡的骨科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创伤与痛苦,更能显著加速康复进程,患者伤口愈发微小,感染风险也大幅降低,康复速度也就加快。在他看来,微创技术必将成为骨科领域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

从初入医坛的青涩到独当一面的沉稳,陈继业用“医路无悔”诠释着 “医者仁心”。在惠州华康医院,他始终以手术刀为笔,以患者的康复为墨,书写着一名骨伤科医生的初心与坚守。这份信念,将指引着他在医学的征途上步履不停。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叶晓敏

惠州华康医院供图

相关链接:

惠州华康医院由出身中医世家的叶颂霖先生创建,是一家以创伤为龙头骨科为特色的现代化三级骨科医院。医院系统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医学及岭南传统骨伤治疗技术,结合佛山市中医院“正骨十四法”及叶氏家传二十多项非专利内服外敷配方,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正骨、理筋手法特色,运用现代医疗器械、微创介入技术、中药外敷、中医三期辨证施治等治疗手段,形成了一套具有“华康骨伤”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同时运用先进诊疗技术,如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椎间孔镜、关节镜等高科技设备,在微创智能骨科和中医骨伤领域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中西结合,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