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暑期公益课堂上学习应急救援技能。

亲子关系教育活动上,孩子们与志愿者互动。
今年暑期,惠东县充分利用现有文化阵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搭建更多平台、整合更多资源、创新更多方式,打造全域覆盖的暑期守护网络,让青少年的暑假在“家门口”过得有“知”又有“味”。
安全守护
沉浸式学习应急救援法
在服务中引领思想,在实践中深化教育。选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以沉浸式体验激发参与热情,让安全理念与法治意识在轻松氛围中入脑入心。
在黄埠镇盐洲社区,以AI技术重塑经典形象。当“魔童哪吒”化身安全卫士亮相荧幕,孩子们瞬间被吸引。课程内容聚焦暑期安全,讲解防溺水、网络安全防护、身心健康守护等知识,通过“情景还原+实操演练”,惠东县蓝天救援队队员现场演示溺水急救与海姆立克急救法,指导孩子们化身“小小急救员”反复操练,同时借助互动答题游戏,将抽象风险转化为可感知的防御技能。
这样的文明实践遍布全县。高潭镇“双百”社工站以趣味竞赛形式强化危险识别能力,志愿者模拟溺水场景,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呼救-抛绳-报警”三步救援法,通过“溺水风险标识拼图”游戏牢记自救要点;稔山镇则联合专业救援队,在沙滩现场演示救生设备使用,辖区青少年在实操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惠东同步开展全域联防行动,志愿者在重点区域开展巡护行动,在河边、岸边增加显眼的提醒标语,坚守未成年人防溺水“生命线”。
安全守护延伸至多元场景。惠东县依托职能部门、暑期大学生、老师志愿者等资源,聚焦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开展实践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惠东县妇联携手县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暑期学习讲座贯穿整个暑期,“做合格的家长”家庭教育讲座、“破解儿童手机沉迷困局”讲座、“全民齐反诈,平安每一天”亲子活动、“守护花开,共筑防线”网络安全家庭教育讲座等,受到家长和孩子纷纷点赞。
科技赋能
趣味实验打开科学之窗
科教科普与文明实践深度交融,为青少年打开探索宇宙奥秘与科技原理的窗口。8月17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宇宙起源与星系演化》课堂用“大国重器”点燃航天梦想,讲师在揭秘黑洞奥秘时,穿插中国空间站、探月工程等成就,让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孩子们通过太空望远镜观测模型、组装日地月三球仪,指尖转动间理解天体运行规律。
由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科学普及分队主办的“科技筑梦 探索奥秘”手电筒手工制作活动。志愿者为孩子们介绍手电筒的发展历程和手电筒的基本组成,让孩子们对手电筒的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动手组装自己的手电筒。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多祝镇的“青春赋能·科普筑梦”暑假科普课堂则安排了制作土豆电池、甩干机等实验,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视角面对生活情景,还组织了趣味知识科普竞赛。白盆珠镇横江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芯片初体验”遥控小车组装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搭建电路和拼装模型的乐趣;而在木艺繁花手工活动中,志愿者详细讲解并示范木艺向日葵的制作步骤与技巧后,家长们也在一旁耐心协助,有效增加了亲子交流。
家国情怀
老兵故事追寻红色记忆
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记忆在多元艺术表达中焕发新生。日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党群服务中心创新“资源共享、活动共联、发展共融”模式,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共同举办“致敬留馨岁月 追寻红色记忆”主题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两位老兵登台,以亲身经历诠释“八一”精神丰富内涵。他们借助军旅物品、老照片和视频,声情并茂地讲述参军经历与战场故事。让更多革命故事走进群众生活,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聆听中感悟初心、在传承中汲取力量,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历史建筑成为鲜活教材。日前,在白花镇蓉镜小学校旧址开展了“暑期国画写实活动”与“小小主持人文物建筑讲解培训”两项特色文化活动,以“艺术+历史”的创新形式,激发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14名青少年在党员教师和文史讲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建筑背后的红色故事,并通过实地演练掌握讲解技巧。
平山街道泰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以“巧手绘军魂 童心颂八一”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小朋友们全神贯注地设计并绘制他们心目中的“荣耀军功章”,或者创作充满童趣的红星作品。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强国必须强军”的信念,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
由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理论政策宣讲分队主办的“循迹红色道路 讲述革命故事”主题宣讲活动也在暑期开展。“分享你知道的红色故事”环节,现场参与者踊跃上台,分享自己或知晓的红色故事,每一个人都成为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大家在交流与分享中,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赖金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