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学子到恒力(惠州)产业园参观。
“在家乡的土地上,我触摸到了‘中国智造’的脉搏,特别激动。”选择了博罗和仲恺参观路线的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郭炫毅感慨,借此次活动深入了解了惠州产业发展。8月上旬,由市委组织部、团市委主办,各县区团委承办的2025年惠州市“学子归巢”系列活动——大湾区·惠州行高校学生参观交流活动举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的245名学子,先后走进恒力(惠州)PTA项目、中韩(惠州)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最美旅游公路等地,沉浸式感受惠州城市发展的蓬勃活力。
探秘“2+1”产业,感受惠州硬核实力
在位于大亚湾石化区的恒力(惠州)产业园,学子们被眼前的场景震撼:纵横交错的管廊连接着数十套生产装置,远处的码头一派繁忙景象,停靠的轮船正准备将PTA产品通过海运发往各地。
“恒力PTA等临港大工业的磅礴气势与严谨安全管理让我太震撼了,深切感受到惠州雄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对人才的渴求。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潜力,让我对未来的选择多了一分清晰的憧憬和信心!”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张佳有表示,其研究课题与新材料相关,此次选择了惠城区和大亚湾开发区的参观路线。
作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三。在仲恺高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展示交流中心和中韩(惠州)产业园,电子专业学子的热情被点燃——他们详细了解了惠州电子信息主导产业的技术优势、产品布局及招聘政策,深切感受到惠州聚力打造“2+1”现代化产业体系和“3+7”产业园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通过参观学习,我了解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重点布局,这是惠州的亮眼名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巫巧娴,今年通过青年实干家计划到仲恺高新区跟岗学习,她直言惠州发展潜力巨大,非常希望能回到惠州参与建设。
惠州产业与文旅的融合发展同样令人瞩目。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成为“网红”打卡点,沿线观景台、休息驿站游客络绎不绝。青年学子在领略田园诗画风光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惠州浓厚的人文气息。“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就像一个‘线性微型城市’,是一个把生态、产业、文化、社区重新编织在一起的‘空间缝合器’。”深圳大学建筑学专业学生杨程伊参观完博罗路线后,为家乡“长”出的新风景欣喜不已。
夕阳下的显岗水库驿站,于青山绿水间勾勒出和谐画卷,参与“学子归巢”活动的学子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百千万工程”在惠州落地的生动图景。
七条特色路线涵盖产业人文,“学子归巢”行动持续发力引才
“学子归巢”行动是团市委助力青年人才成长的持续性活动,自2022年创新实施以来,已在北京、广州、武汉设立联络站,编织起全国高校青年人才网络;为符合条件的异地来惠求职学子提供最长15天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的服务;常态化开展惠州籍学子交流活动上千场;通过“展翅计划”提供名企实习岗位,就业创业大赛优胜项目最高可获50万元孵化基金。
相比往年,今年活动路线更丰富多元。“本次推出七条精心设计的路线,覆盖四区三县,涵盖惠州‘2+1’产业、重点项目、头部企业、人文景点等,让青年学子深度打卡惠州,沉浸式感受家乡发展脉搏。”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路线旨在展现“制造业当家”的惠州特色,让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惠州,用青春视角解读这座城市的发展密码。
七条“超有料”的参观交流路线让学子们真切感受到惠州蓬勃发展的城市活力,吸引其来惠发展留惠奋斗。“我既体会到家乡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也见识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日新月异,更感受到家乡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殷殷期盼,由衷为家乡感到自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与电子通信专业学生曾子晖参加了惠城区路线参观交流,他表示:“未来希望能回到惠州就业,为建设家乡出一分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