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区街道航拍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摄
8月18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2025中国活力街道研究”。惠州大亚湾西区街道成功入围“2025活力街道全国500强”。
此次研究基于民政部发布的“2025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以全国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8000余个街道作为研究评价对象,以科学性、透明性、公开性、客观性、综合性为基本原则,以大数据为此次研究和综合评估的主要数据来源,形成“2025活力街道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榜单。
据了解,西区街道地处大亚湾开发区西部,毗邻深圳,辖区总面积95.8平方公里。近年来,该街道发挥区位、人才和基础设施等突出优势,通过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优化服务支撑,推动新兴产业园土地扩容等一系列举措,展现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持续焕新的生动局面。目前,该街道共有工业园区49个,吸引了14家上市公司和489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落户,产业工人总数达13.52万人。2024年西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13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62.72亿元。
助力企业发展
去年推动97家企业“小升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
近年来,西区街道将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经济普查、税务、市场监管等多方数据,并结合网格化走访机制,精准筛查高成长性企业,建立培育库,为其提供政策、辅导、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该街道联合区经统局、区营促局等相关部门成功推动97家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
“我们主要负责提供基础资料,剩下的流程全由政府部门一站式代办,效率非常高!”惠州市倍思特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是2024年成功实现规模化升级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喜维表示,西区街道和区经统局主动上门,通过定期走访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精准推送政策,全程协助准备材料。这种“政府上门”的服务模式特别暖心,让他们更能专注于经营。
在助力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西区街道依托街道综治中心,高效联动相关部门,持续破解各类营商环境难题。“我们村的联益科创园项目曾因工程纠纷陷入停滞,多亏街道综治中心高效介入,积极协调住建、司法、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帮助我们成功化解了僵局。”东联村学佬坝村民小组组长林伟荣表示,目前园区超过九成的空间已完成出租,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超过2000万元的增收,村民人均分红约5万元,增长近10倍。
空间赋能产业
新兴产业园南部塘横片区土地征收完成98.14%
西区街道辖区内的新兴产业园是惠州市七大千亿级产业园之一,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持续推进该园区南部塘横片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引进一批行业“瞪羚”企业,加快推动产业链招商与布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塘横片区的开发建设为辖区经济带来了新动能。”西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街道正积极推动塘横片区的征收搬迁,为产业园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98.14%土地征收,房屋总体动迁率已超过一半。
在大亚湾开发区各部门的全力推动下,经过2年多的发展,塘横片区已有7个产业项目陆续开工,总投资额达49.7亿元,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83.4亿元;还有20宗待供地产业项目,投资约181.76亿元。此外,塘横片区“两横三纵”(两横:厚德一路、塘横大道;三纵:龙山四路、龙山五路、龙山九路)市政主干道工程、起步区配套基础工程项目及东部片区水系改造工程等15宗基础设施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中。其中,龙山四路、龙山九路和厚德一路为重点推进市政道路,是优化塘横交通脉络、对外连通的道路,计划今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
西区街道还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园北部片区提质增效,通过土地收储盘整,对辖区现有的7个村级工业园进行改造提升,大力盘活村集体低效用地,深化“产村合作”开发模式,实现以“空间增量”撬动“发展质量”。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通讯员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