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多理解与陪伴老人,为他们筑牢心灵防线。
近年来,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愈发受关注。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不少家庭发现,长辈除了身体不适,还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暴躁易怒等表现,这些往往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晚年幸福。
关注老年心理健康,需要从“心”出发,用“心”守护,既要察觉他们的情绪变化,更要主动给予理解与陪伴,为他们筑牢心灵防线,让晚年生活更添暖意。
老年焦虑
警惕不良情绪长期累积蔓延成“焦虑症”
78岁的林奶奶在一次摔倒住院后变得情绪多变。即使后期康复痊愈了,但是只要身体有一点小痛,她就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地问医生,甚至出现各种担忧,担忧花钱,担心拖累子女,经常忧心忡忡。最后,在家人的陪同下看了心理医生,确诊为焦虑障碍。经过及时干预,林奶奶逐渐好转。
像这样有焦虑情绪的老人有不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蓝皮书报告《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显著上升,低龄(60~69岁)、中龄(70~79岁)和老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焦虑问题发生率为12.6%、16.0%和15.6%。
焦虑情绪一旦长期累积,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便会引发焦虑症。记者了解到,老年焦虑症是以过度担忧、躯体不适及自主神经紊乱为特征的心理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其发病原因很多,其中与性格、生理衰老、社会角色转变及慢性病等因素密切关联。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恐惧、心悸、失眠及反复就医行为,急性焦虑以突发惊恐为特征,慢性焦虑则伴随长期紧张。
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是子女没有及时发现老人的焦虑症状,误以为老人只是“想太多”“休息一下就好”,或者把原因归结到一些器质性疾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中去,忽略了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关注,导致老人的焦虑情绪不断蔓延。
老年痴呆
教育水平较高的中老年人认知功能保持较好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然而,应对老年认知障碍,很多家庭依旧束手无策。认知障碍,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还可能伴有精神疾病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在中国,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症和其他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都非常之高。《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显示,中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54岁人群的流行率为3.0%,而85~89岁人群的流行率高达45.3%。教育水平较高的中老年人认知功能保持较好,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中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流行率为4.1%。
认知障碍无法根治,只能关口前移,有效预防。专家提醒,老年痴呆的预防对老年人晚年幸福至关重要,作为子女应该加强对老人的关爱呵护,做到尽早筛查、早期预警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蓝皮书报告给出了具体预防手段:参加益智脑力活动增强认知能力、健康均衡饮食摄入有利于脑健康的营养、规律运动加强有氧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社会交往以保障社会支持系统、进行积极心理调适与减少负性情绪、戒烟限酒及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并进行合理的慢病管理。
老年抑郁
关注“隐秘的角落”让老人重新感受阳光
80岁的陈伯在老伴去世后变得越来越孤僻,情绪低落,不爱出门,有时独自一人呆久了他甚至偷偷哭泣,觉得人生毫无价值。子女关注到他的问题后,抽更多时间陪伴陈伯,并精心组织了一趟全家旅游,后来还给他报名书画培训班,鼓励他多出门结识新朋友,走出阴霾。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独居住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在城市化、快节奏的生活中,老年人与子女见面的机会相对减少,使得无处可避的孤独感,如同一种悄然蔓延的“绝症”,深深侵蚀着老年群体。老年人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缺乏社交互动和刺激,使大脑活跃度降低,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下降,同时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典型的抑郁。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有所区别。抑郁情绪是指人在遇到压力、挫折或重大生活变故时,出现的短暂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持续时间短,随时间流逝而自愈。而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症状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通常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健康中国”科普显示,老年期抑郁症一般是指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出现抑郁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包括心境低落(情绪低落)、快感缺失(食欲减退)和兴趣减退,同时可以包括睡眠障碍(失眠)和认知减退(健忘)等。
老年期抑郁症的诱发因素五花八门。比如,有的老人退休后,失去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社会联系,逐渐陷入抑郁状态;有的因为老伴去世,一个人孤独无助最终患上抑郁症;有的因为子女住得远,感到孤独而出现抑郁情绪;有的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受限,认为给家人造成了拖累,因自责而患上抑郁症。
专家提醒,家人的支持在老年期抑郁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应及时察觉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支持。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相关链接
关爱老年人
心理健康“八大招”
1.定期体检。躯体健康是精神健康的基础,要积极防治老年性疾病,重视对老年人的健康科普知识。
2.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休闲活动空间,因为很多老年人都怕吵,所以要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3.尊重关心老人。对老年人提供关心、尊重、欣赏和鼓励,同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更细心的护理和帮助,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
4.引导老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老年人在认识上应正确地对待死亡,只有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感,才能在晚年真正的幸福愉快。
5.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应该尽可能地陪伴老年人,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6.建立老人社交圈子。家人和社会可以提供一些社交活动和平台,例如老年人俱乐部、志愿服务等,让老年人有机会结交新的朋友。
7.培养老人兴趣爱好。例如读书、绘画、音乐、运动等,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
8.适时引导老人接受专业心理治疗。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老年人,可接受专业治疗,由心理专家帮助他们缓解心理问题。
文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图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