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岗驿站·过云山居民宿航拍。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扫码看视频
8月27日上午,位于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核心区域、地处惠州显岗水库畔的显岗驿站·过云山居民宿正式开业。该项目是过云山居在广东落户的第一家民宿,以“新宋风”建筑为体、东坡文化为魂,深度融合在地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集住宿、休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空间,成为惠州推动乡村振兴、升级文旅业态的新亮点。
设计理念
山水显宋韵,东坡乐事融入当代建筑设计
从空中俯瞰显岗水库畔,一组灰瓦木饰、飞檐轻翘的建筑群依山就势,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这不是仿古重建,而是一次对宋代美学与东坡精神的当代转译。
“我们试图在建筑中打造东坡十六乐事之一——‘飞来家禽自语’的意境。”项目主创设计师、NEXT建筑事务所中国区负责人蒋晓飞在采访中表示,“这六个字不仅是一种景象,更是一种心境——随性、真实、闲适,这正是东坡文化与宋代美学中最打动现代人的部分。”
为此,设计团队从空间、自然、文化三个维度入手:半开放庭院浅水映天,直棂窗格投下如语光影;落地明窗引景入室,水库涛声与林间鸟鸣成为天然声景;廊下坐凳与厅堂琴音相融,实现“雅俗对话”。游客在此不仅能住下来,更能沉浸于一种“可观、可感、可参与”的文化体验中,仿佛穿越千年,与东坡的闲适精神对话。
据悉,该民宿项目自今年1月12日动工,从开工到落成历时仅7个多月。“项目总面积约6400平方米,我们运用了定制化曲面光伏瓦、玻璃幕墙、生态修复与智慧工地等创新技术,实现提前1个月交付运营。”项目建设方代表、中建四局交投公司副总经理兼基础设施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晓东介绍,该项目施工过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多项创新技术手段,确保当地PM2.5浓度连续200天达标。
功能服务
老旧驿站焕新,形成“住宿+休闲+文化”一体化服务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前身为一座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简易办公建筑,功能单一、风貌平平。如何在保留场地记忆的同时激活其新功能,成为该民宿设计的重要课题。
项目团队选择“尊重基底,激活场地”的策略:保留原有长势良好的乔木作为景观骨架,补植梅、竹等宋人喜爱的植物;将建筑主朝向转向水库,通过落地窗、观景平台等设计实现“借景入筑”。更重要的是,改造后的显岗驿站不仅保留了水库检测办公功能,更增设了休憩区、轻餐饮区、自行车维修站等便民设施,为环库自驾、骑行的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而与驿站相连的过云山居民宿,则进一步丰富了业态——其民宿区拥有33间客房(包括2间亲子套房、2间普通套房、16间大床房、13间标准房)、餐厅、室外泳池和剧场等设施,形成“住宿+休闲+文化”一体化的服务集群,极大提升了区域旅游接待能力。
“从近两个月的统计数据看,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沿线的民宿客流量很大,入住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此外,这个项目试业前也有很多人主动前来询问,预计开业后将迎来较为可观的客流量。”过云山居创始人、惠州市环两山乡村酒店产业联合会会长李超骏介绍,该项目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客群,并将辐射至全国各地。随着项目正式开业,广大游客可通过“过云山居”微信公众号预订房源,更多预订渠道将于后期公布。
文旅融合
“民宿+驿站”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过云山居品牌自2014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通过高端民宿运营推动乡村发展。显岗项目是其首次尝试“民宿+驿站”模式,旨在通过功能复合、文化赋能,提升区域文旅服务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此类项目通过设计赋能、文化注入与运营创新,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从“单一住宿”向“体验目的地”转型的范例,也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过云山居的开业是惠州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件重要事情。市产投集团和环两山公司以‘路衍经济’为引擎,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博罗文旅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博罗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谢文山认为,该项目展现了生态智慧,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慢旅游”的魅力。
惠州市环两山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焕儿介绍,作为该公司首个运营项目,公司将以“路衍经济带”为蓝图,将驿站功能与民宿体验深度融合。通过引入过云山居的专业运营团队,结合本地“赏心十六乐事”文化场景,致力将过云山居打造成大湾区文旅新标杆。
“随着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全面贯通,以及沿线驿站正式启用,乡村振兴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李超骏表示,最美旅游公路不仅打通了交通脉络,更通过16个主题驿站和5个艺术装置的布局,悄然提升着乡村的审美与文化内涵。他指出,沿线如博罗县横河镇郭前村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对接文旅项目,踊跃咨询民宿打造、店铺设计等事宜,“目前我们已招募十余名本地员工,将持续招募至约30人,并为他们提供管家服务、接待礼仪等系统培训,切实助力本土人才成长。”
随着开业仪式的落幕,首批游客已漫步在建筑之中,透过宋式花窗欣赏湖光山色,在廊下茶座细品东坡文化。这一从老旧驿站蜕变而成的大湾区文旅新地标,正在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为惠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陈春惠 通讯员林承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