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街道以商圈繁荣、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入围全国活力街道500强

2025年08月28日惠州日报惠东新闻
字号:T|T
    平山街道以华侨城商圈为试点推广管理模式,完善商圈环境

平山街道以华侨城商圈为试点推广管理模式,完善商圈环境

    平山街道成功举办2025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广东·惠东站)。

平山街道成功举办2025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广东·惠东站)。

    平山街道发力发展夜间经济,夜晚的平山烟火味十足。

平山街道发力发展夜间经济,夜晚的平山烟火味十足。

傍晚的惠东县平山街道华侨城大道华灯初上,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尤其是天虹商场。在平山街道多年的努力下,以天虹商场为中心的华侨城商圈逐渐成熟,成为该街道乃至惠东县最核心繁华商圈,成为街道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近4年来,平山街道经济发展一步一个台阶,GDP从2021年173.1亿元攀升至2024年205.7亿元,年均增长率约5.9%,总体经济呈现“GDP增速趋稳、固定资产投资波动调整”的特征。日前,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2025中国活力街道研究”,平山街道成功入围“2025活力街道全国500强”,逐步重铸“粤东商贸重镇”昔日荣光。

未来,平山街道将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县域经济、风貌品质、典型村培育、城市管理等关键重点发力,推进全街道经济向好、社会和谐、民生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山实践”新篇章。同时,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消费领域,提升整体增长动能,夯实第三产业这一经济支柱。

消费市场

打造县域商业新地标

今年5月23日~26日,惠州市“以旧换新”消费周第5站在惠东文化广场开启。活动现场特别设置“非遗文化美食嘉年华”专区。市民在选购智能家电、新能源车等新品的同时,还能体验“逛、吃、购、玩”一站式消费乐趣。此次活动为本地商家搭建展示品牌与产品的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同时,通过“消费+文化”创新模式,推动传统商业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为惠东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活动前三天就给30家本地商家带来约130万元销售额,吸引到店消费者1000余人次,进一步刺激平山乃至惠东消费市场。平山街道作为惠东县消费市场主阵地,第三产业成为该街道经济支柱。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消费领域的崛起,为该街道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第三产业产值由2021年的1385491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66755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消费掀起热潮,2024年销售额飙升至2.7亿元,同比激增429%;2025年新能源汽车企业2家,1~6月销售额1.43亿元,成为消费市场最亮眼的“增长极”。同时,平山街道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加强对农贸市场、商圈等的管理,以华侨城商圈为试点逐步扩散管理经验,改善商圈环境;探索构建天虹党建商圈,每月组织“党建引领 活力商圈”党群活动日活动,为第三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未来,平山街道将重点改造华侨城等传统商圈,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引入时尚消费品牌和体验式业态,提升整体购物环境和消费体验,打造县域商业新地标。依托平山老街历史文化资源,引入传统手工艺作坊和地方美食,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同步发展夜间经济,规范提升夜市品质,形成“日游老街、夜品美食”的特色消费动线。切实依托地理位置优势与消费市场繁荣基础,从产业链、创新驱动、功能分区、绿色发展等多方面统筹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引导企业入驻、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形成,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发展

探索外来投资商与土地权益人合作建设模式

工业是地区发展的命脉。近年来,惠东县紧紧围绕“制造业当家”战略,全力推动工业发展。作为惠东县城和镇街经济发展的龙头,平山街道全力推动工业长足发展。据了解,近年来,平山第二产业面临增速承压、外部环境冲击等挑战,建筑业撑起半壁江山,工业投资、园区建设与企业培育持续推进,第二产业产值从2021年的322318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56787万元。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现有18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1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涵盖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建筑业、市政基础设施行业、药业、再生资源行业等。民营工业园主要企业有46家,其中规上企业10家,主要以制造业、来料加工等轻工业为主。2025年1~6月,平山街道规上工业28家,累计总产值10.26亿元。

此外,民营工业园强势崛起,平山街道整合辖区土地资源,引进惠东县惠佳盛公司预制菜、赐辰农场、同信生鲜物流有限公司畜禽加工冷链物流中心等优质项目落地建设,盘活164.5亩闲置土地,投产后年总产值将冲刺21亿元,为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传统制鞋业方面,截至2025年1~6月份,平山拥有鞋业企业194家,其中制鞋企业177家,规上制鞋企业3家,配套产业17家,产鞋约219.46万双,产值约6729.9万元,其中出口鞋约65.08万双,出口额约436.5万美元。

接下来,该街道将聚焦重点产业招引优质项目,以龙头项目引领产业链升级。强化项目进度跟进,定期报送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协助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确保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做好做优企业服务,推进民营工业园区规划,合理规划布局园区基础、公共服务、商业、文化休闲娱乐及安全等设施。探索外来投资商与土地权益人合作建设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平山工业新增长极。

“百千万工程”

农文旅融合与城市治理双提质

4月19日~20日,2025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广东·惠东站)在平山街道碧山村大湖洋畲族村民小组举办,吸引来自全国17支专业车队及300多名选手参赛,在畲乡赛道上演了一场速度与毅力的较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独具少数民族风情的体育盛宴。

据了解,2023年,碧山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坚持“改革破题、创新赋能”,不断优化典型村培育工程,在机制探索和资源整合中形成特色“碧山”经验。该村创新“体育+文旅+生态”融合模式,以绿美生态自行车赛道为纽带,联动碧山村畲族文化、碧山茶业等特色资源,通过举办国家级赛事引流,打造“畲语茶香、骑行小镇”品牌,实现“人气聚、产业兴、村民富”,为乡村资源转化提供可复制的“碧山经验”,也为平山街道推进“百千万工程”积累实践样本。

碧山村的华丽转身,是平山街道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平山街道聚焦县域经济、风貌品质、典型村培育、城市管理等关键领域发力,以工业项目和农文旅融合为双轮驱动,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厚植发展优势,全力推进经济发展稳进提质。同时,以碧山村至光明村“美丽乡村走廊”为载体,五大标志性工程有序落地,推动“美丽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

该街道还紧扣“镇村颜值品质双提升”目标,通过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加力推进农房风貌整治、乡村绿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人居环境“大变化”、生活品质“大提升”。创新采用“定时蹲点、迅速行动”的治理模式,全面加强各类农贸市场、校园周边、公园医院、重点道路的巡查管理,将店外经营和流动摊贩作为重点管控对象,以华侨城商圈为试点逐步扩散。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检查商铺252家、检查案件数1372宗,清理流动摊贩21381家、规范占道经营商户2135家、拆除违规户外广告39个及招牌134个,有效打通交通堵点、消除“头顶隐患”,商圈环境和群众出行安全得到显著改善。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余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