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罗县普法小使者作品及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展吸引群众观看。
日前,博罗县司法局全新普法栏目——《博司青年说》正式上线。该普法栏目以“青春力量+法治实践”模式开启基层普法新范式,由博罗县司法局青年干部自编自讲,用青春的视觉绘制基层普法新图景。
“八五”普法期间,博罗县紧扣新时代法治宣传要求,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以“传统+创新”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触达全龄的普法体系,让法治意识如春雨般浸润城乡肌理。
线上
创新形式多维触达,法治声音传万家
“八五”普法启动起来,博罗县锚定“全龄触达、全域覆盖”普法目标,通过整合媒体资源、孵化特色项目、培育专业团队等举措,持续扩容全媒体普法特色品牌矩阵,形成“线上+线下”“大屏+小屏”协同发力的立体普法生态,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传播力与影响力双提升。
2022年推出的《“董”法奇遇记》音频栏目,借助“乡村大喇叭”等平台传遍田间地头,成为村民们劳作间隙的“法律收音机”。该栏目获评广东省“优秀普法工作项目”,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项目。同期推出的《学法微讲堂》《律师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解读》等视频栏目在地方融媒体平台精准传播,用通俗语言拆解婚姻家庭、消费者权益等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聚焦“三八妇女节”“全国土地日”等主题线上直播普法活动,构建起“电视端+移动端”立体传播网络,让法治声音突破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声波传递到千家万户。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博罗县在2022年全省普法考核中以97分并列第一。
在特色栏目与精准策划的推动下,2023年博罗县通过微信朋友圈精准推送的普法信息曝光量累计达120万人次。《“博法说法”》、工伤保险小剧场《我想有把保障伞》等栏目,针对不同群体定向推送相应法律知识,实现“点对点”精准传播。2024年推出《文明养犬 你我同行》短视频,开展博烟普法融媒体建设,打造“乡村法律诊所”,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近民心。
2025年,博罗县的法治宣传体系再度升级。特色栏目《博司青年说》采用“短视频+移动端+线下服务”融合传播策略,联动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微信群构建传播矩阵,打造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普法课堂,实现从“观看学习”到“实际应用”有效转化。联合当地电台策划的《法治问答润佳节》节目,结合元宵等传统节日传播法律知识,给节日氛围增添“法味”。
线下
“N+普法”接地气,法治知识浸润生活
线上普法以其高效便捷的传播力,让法治知识跨越时空界限。线下“N+普法”体系则如春日细雨,悄然浸润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充满灵动鲜活的生活气息。
2024年初的“法治剪纸迎新春”活动,非遗传承人将民法典条款融入剪纸,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深入学习法律知识,被“中国普法”公众号转载。2025年举办的“千锣百鼓奏法韵·非遗薪火传法治”活动中,县司法局、湖镇镇以市级非遗“湖镇千锣百鼓”为媒,将锣鼓的“声、形、势”与民法典的“理、情、用”巧妙结合,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一场沉浸式法治文化盛宴。博罗公安开展公安校园安全行普法宣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创新构建“非遗+普法”“民俗+普法”“科普+普法”等“N+普法”多维传播体系,让广大群众持续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在此基础上,博罗县还优化改进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指导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普法工作,推动全县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让普法工作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的转变。
湖镇镇政府禁毒原创歌曲《不可毒》获得广东省第三届法治文艺作品评选银奖;博罗县人民法院打造的“法润罗浮”本土普法品牌、原创“博小法”AI普法形象等相关作品多次登上上级法院公众号;博罗县人民检察院的《“煦法安途”醉驾综合治理普法项目》获得2023~2024年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优秀普法工作项目;《暗夜破晓:正义的守护与爱的力量》等20件作品获得惠州市“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为法治博罗建设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品牌
普法队伍扎根基层,法治服务“零距离”
普法队伍是法治传播的“毛细血管”。近年来,博罗县着力打造“专兼结合、覆盖城乡”立体化普法队伍,让法治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群众生活。
40名“八五”普法讲师团深入基层,通过法治讲座、法治课堂、普法互动等多样活动,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法治需求,推动全县法治宣传工作走深走实;100多名政法骨干进驻学校,通过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生动演绎中理解法律边界;162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与1226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形成“1+N”普法网;317户“学法用法示范户”发挥带动作用,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这些扎根基层的普法队伍,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话”,切实打通了法治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遍布城乡的法治阵地构成“沉浸式课堂”,让法治精神在罗浮大地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县城东山公园法治主题公园正式投入使用,老人在“法律长廊”散步时就能浏览相关法规;泰美镇夏青村的“Z”形风情文化墙,用漫画讲述村民身边的法治故事;罗阳街道新结村民法典主题广场,每晚吸引村民驻足学习……
放眼全县,34个国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11处青少年法治教育场所、4处法治书屋、37处法治长廊、53处法德大讲堂,共同营造出“抬头见法”“处处有法”“满眼是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从畲乡山歌里的法治韵律,到城市公园中的法律宣传设施,博罗县正不断以创新实践让法律从文本走向生活,让法治意识真正融入城乡血脉,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坚实根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李燕文 特约通讯员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