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全民健身与运动经济双升温

滑板电竞飞镖击剑等“潮运动”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2025年08月29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击剑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孩子的喜欢。

击剑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孩子的喜欢。

傍晚时分,活力在惠州不同角落同步绽放:滨江公园的滑板场上,少年们脚踩滑板“贴地飞行”,腾挪间扬起青春气息;市区江北宝龙广场的电竞网咖内,机械键盘的清脆敲击声此起彼伏,组成数字时代的竞技交响;单位活动室里,上班族们围在飞镖盘前,每轮投掷后的碰拳声传递着友善与专注……

如今,滑板、电竞、击剑、攀岩、冲浪、飞镖等曾经的“潮运动”,正逐步走进惠州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全民健身的新选择,也为这座城市的运动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滑板运动“破圈”,不同职业学员“板上追风”

“当风掠过耳边时,我感觉自己在自由飞翔。”十余岁的邹萌踩着滑板在VBOY滑板学校惠州校区的场地上滑行,这个曾经内敛害羞的女孩,如今已能熟练完成多个基础动作。

作为惠州滑板运动普及的见证者之一,VBOY滑板学校惠州校区校长武粤洋的感受更为直观:“2019年我们刚入驻时,场地仅500平方米,学员只有20多人;如今场地扩至1500平方米,学员超过1200人。”

“以前觉得滑板是年轻人的小众运动,现在我们成人班学员里,有消防员、医生、公务员等不同职业的人。”武粤洋笑着说,从青少年培训到成人体验,从街头玩法到专业竞技,滑板正带动场地租赁、装备销售、赛事运营等多环节消费,成为惠州运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惠州滑板运动的“破圈”,离不开双重助力。一方面,专业赛事让这项街头运动走向规范——2016年滑板被列为东京奥运会正式项目,2021年首次亮相奥运赛场;2024年巴黎奥运会前夕,惠州11岁小将郑好好拿到奥运入场券的消息,更是让惠州滑板运动热度飙升。另一方面,“草根力量”的深耕为这项运动筑牢根基。早在2003年,惠州第一批滑板爱好者便聚集在滨江公园,40岁的阿晋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没有专业场地和教练,我们10多个人凑在一起研究技巧”。

如今,惠州滑板运动已形成“街头体验+专业培训+赛事运营”的完整生态。阿晋2018年成立的KEEP UP滑板俱乐部,不仅挖掘出多名能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的优秀滑手,还在2022年打造了吸引全国600余名滑手参与的“惠州滑板日”活动。政府层面也在加码布局——惠城区2024年8月开工建设七女湖体育公园,规划建设1个速滑场地、1个碗池场地及2个滑板雕塑,总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公园中,800平方米的滑板场将与1800平方米配套大楼的屋顶装饰滑道呼应,勾勒出“滑板之城”雏形。

“指尖竞技”热力满格,商圈夜间添活力

“晚上6点到11点,大厅和25间包间基本座无虚席,暑假时70多台机位日均接待超200人次,人均在线3~4小时,常常是‘人歇机不歇’。”网鱼电竞网咖负责人、00后张伦用一组数据印证了电竞在本地的受欢迎程度。

2023年10月,张伦在市区江北华贸商圈周边开设这家网咖,如今已成为白领、学生、电竞爱好者的聚集地。电竞的吸引力,既来自竞技本身的魅力,也离不开专业装备的加持。“好游戏必须配好设备,我们单机配置超万元,能流畅运行所有主流游戏。”张伦介绍,开业至今,网咖已多次升级显示器、键鼠等外设,还加装“摇臂”式屏幕支架,让玩家能享受“贴脸操作”的竞技快感。在资深玩家黄先生眼中,这里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智慧与协作的竞技场”:“电竞不是单纯玩游戏,它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竞技精神——既刺激,又充满策略与悬念。”

作为Z世代追捧的新兴体育项目,电竞在惠州的“破圈”,正重塑年轻人的社交与消费习惯。张伦观察到,网咖的客群覆盖18至40岁,既有组队参赛的专业选手,也有情侣档、朋友团的休闲玩家,“很多人会约上同事、朋友来这里团建,通过一起打比赛增进互动”。而24小时运营模式,更是精准匹配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有利于带动场地费、饮品消费、外设体验等持续增长,成为商圈夜间经济的“活力因子”。

小众运动“大众化”,低成本参与激活全民热情

“最开始只有5个人玩,现在每天下班后,公司活动室里近30人轮流练习,偶尔还会自行组织小型比赛。”说起飞镖在单位、企业里的“走红”,飞镖运动爱好者范敬科颇有感触。2024年底,他和同事们受邀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飞镖比赛,从“零基础”到掌握规则,再到获得市级比赛团队第四名,飞镖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成为茶余饭后固定的休闲项目。如今,他所在的公司工会也配备了飞镖设备,部分水平较高的同事还开始参加外部专业赛事。

飞镖运动的低门槛,是其快速普及的关键。“一套入门标靶只要100元左右,在家或办公室就能玩,每天花10~20分钟就能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锻练身体放松身心。”范敬科说,这项运动无需大场地,适合各个年龄段,“活动室里各年龄段的群体聚在一起,氛围特别融洽”。而其独特的“礼仪文化”,更让飞镖运动多了一份温度——每轮投掷结束后,对手之间都会碰拳致意,“这种相互鼓励的互动,比输赢更让人觉得开心。”

专业场馆的布局,则为飞镖运动的升级提供了支撑。今年4月,惠州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飞镖专业委员会主任、正忆飞镖体育竞赛组织中心总经理陈隆相将飞镖道场从市区麦地迁至江北,打造了300平方米的场地,可容纳近百人同时参赛,目前学员达260多人,其中青少年占比超一半。“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惠州参与飞镖运动的人数至少增长了3倍。”陈隆相说,在全运会等赛事的带动下,东莞、佛山、广州等地的飞镖比赛频次也明显增加,“我们希望惠州能举办更多赛事,吸引更多人参与,甚至培养出本土的国家队选手”。

如今,飞镖的推广已开始向校园延伸。在部分小学,飞镖设备被引入校园,通过系列趣味活动吸引孩子参与;软式飞镖的普及,则解决了安全顾虑,让更多家庭愿意尝试。“以前大家只知道篮球、足球,现在越来越多人发现,飞镖也能锻炼协调性、专注力,还能缓解工作压力。”范敬科说,这项小众运动正通过“低成本+高体验”的优势,成为惠州全民健身的新选择,也带动了场馆运营、器材销售、赛事培训等消费需求。

一剑一刃成长,竞技运动增强自信心

“佩剑交锋时的专注,战胜对手后的雀跃,是孩子每周最期待的时刻。”惠州家长陈先生这样描述儿子陈泓聿的击剑生活。这个即将升入二年级的男孩,自2022年暑假与击剑结缘后,便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泓聿在电视上看到击剑比赛,选手的敏捷与智慧让他目不转睛。第二天路过体育馆时,一张击剑体验课海报吸引了他的注意。“孩子拉着我非要试试,没想到一接触就放不下了。”陈先生回忆道。

从此,陈泓聿每周两次的训练雷打不动。幼儿园放学后的训练时间安排得恰到好处,让击剑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日常生活。

在陈先生看来,击剑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帅气的表象,更是内在的成长。面对枯燥的基础训练和比赛失利时的挫折,陈泓聿从畏难退缩到主动加练,从独自练习到与队友合作获胜。击剑让他在汗水中学会了坚韧与团队合作,成长正悄然生根发芽。“那种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是他自己挣来的。”

三年来,陈泓聿的坚持让教练印象深刻:“每节90分钟的课都全程专注,击剑对性格的塑造显而易见。”如今的陈泓聿不仅体质显著提升,性格也更加开朗,还在运动中结识了志趣相投的朋友,通过竞技运动增强了自信心。

陈先生注意到,在惠州,像孩子这样的击剑爱好者正逐渐增多。他期待官方能举办更多赛事,既给孩子们提供展示机会,也能推动这项运动更规范地发展。

从滑板场到电竞馆,从飞镖室到击剑训练场,惠州新兴体育的“破圈”,不仅是运动方式的丰富,更是全民健身理念与运动经济的深度融合。如今,在惠州,“运动消费”已不再局限于购买装备,而是延伸到场地租赁、专业培训、赛事参与、社交体验等多个维度——家长为孩子报名滑板、击剑课程,年轻人组团体验电竞、射箭,上班族利用午休时间玩飞镖、攀岩,不同人群的需求,持续催生出更加多元化的运动消费场景。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陈春惠 实习生韩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