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园社区举行暑期课堂成果展。

阿婆角社区为长者举办生日会。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惠东县各“未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通过系统化布局、资源整合与精准服务,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新路径。
2024年10月,惠东启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围绕首批试点社区平山街道泰园社区、黄埠镇盐洲社区,第二批试点社区稔山镇阿婆角社区和巽寮度假区巽寮村展开建设工作。今年2月,“打造‘未来社区’试点”票选为2025年惠东县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惠东县“未来社区”建设悄然改变居民的生活,这里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成为党建引领下资源整合、服务融合、情感联结的现代社区共同体。
需求导向
托管变“育娃”,兴趣课程点亮孩子假期
惠东“未来社区”立足群众实际需求,依托党群阵地,抓住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看护和教育空缺的普遍痛点,推出“托娃+成长”双保障模式。
泰园社区开设了作业辅导与多元兴趣课程,涵盖围棋、书法、美术等领域;阿婆角社区组织了军体拳训练、硬笔书法课堂;盐洲社区则聚焦困境儿童,开展音乐舞蹈公益培训……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托管服务,更注重兴趣培养与素质提升,实现了从“看护”到“教育”的功能延伸。
各社区在提供基本看护服务的基础上,特别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滋养提升。
阿婆角社区的漆扇DIY活动让长者与孩童共同创作,将经验智慧与童真想象相融合;盐洲社区的“阳光心灵课堂”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引导孩子们认识情绪、疏解压力,培育积极人生观。
一直以来,惠东县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尤其是“未来社区”各试点通过开设“四点半课堂”、建设托育服务中心、举办亲子故事会和艺术课程等方式,为孩子们提供课后托管、兴趣培养和社交互动的空间。近期,新学期的活动也正积极开展中。
党群联动
活动花样多,生活乐融融
惠东“未来社区”的暑期实践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核心枢纽作用,精准捕捉民生需求,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8月29日,盐洲社区开展“疏果套圈”趣味活动暨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暖心服务。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重拾童趣,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活动还巧妙嵌入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环节,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答疑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们讲解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政策的申请条件与流程。
惠东县多地通过开展防溺水讲座、防诈骗宣传、爱国卫生劳动等活动,筑牢社区安全屏障;通过组织花艺沙龙、渔歌文化讲座、新媒体技能培训等,满足全龄段居民多元需求。
各社区通过建设长者食堂、提供健康监测、举办长者生日会等活动,让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和高龄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
活动通过传统手作与集体庆生的创新形式,实现代际互动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如阿婆角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山林海驿站门前举办“亲子红鸡蛋制作暨长者生日会”主题活动,吸引了辖区50余位居民参与;8月27日,该社区联合辖区物业为长者们举办了生日会,工作人员送上蛋糕,现场气氛温馨融洽。
资源整合
“社区合伙人”来助力,服务可持续更贴心
“未来社区”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运营模式、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政府推动各类服务资源精准下沉社区,并积极引导辖区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及社区商户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
通过“i志愿”平台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作业辅导与活动组织,邀请专业艺术教师提供公益教学指导,有效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性与可持续性。志愿者化身“小老师”,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点逐一答疑解惑;在防溺水演练、爱国卫生等户外活动中,志愿者全程守护孩子们的安全。在面向老年人的插花活动、防诈骗宣传中,他们耐心讲解,用真诚与热情搭建起社区与居民间的“连心桥”。
据介绍,惠东“未来社区”正结合县党群服务中心的做法,积极探索引入“社区合伙人”机制,采用合作模式来运营社区食堂、托育园等设施。
“早在2023年,我们就开始探索和尝试‘公益+市场化’模式,这样既保证了服务的公益性,又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可持续运营。”惠东县党群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在志愿者、社会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约定场次公益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低偿服务引入渠道。结合服务对象特点和服务承载能力,部分特定的、个性化的活动通过这些社会组织机构向服务对象收取较低的费用,推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实现服务、存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赖金朗 通讯员李衡 肖瑞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