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晓凤

余桂国

赵培培

罗家凤

林芳

温勇康

吴金太

刘晓丹

何晶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惠州市第八中学的卓越发展印证了这一点。学校现以“一校两区”开启新篇:1987年的上排龙丰校区承三十余载文脉,设初中与西藏班;2024年新落成的江北金泉校区,以智慧化花园式风貌亮相,设施先进且含教师公寓等贴心配置。
支撑八中口碑的是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拥有省特级教师2人、省正高级教师2人。还有包括省名班主任,“百千万人才”培养对象及市首席教师在内的骨干教师11人,荣获市级以上荣誉的教师总计近百人。在2025年教师节来临时,我们走进这所学校,认识撑起其辉煌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风采
叶晓凤:用爱诠释“师者如光”
华南师范大学毕业,高中数学高级教师,数学科组长;从教15年(5届毕业班执教经验、10年班主任经历);获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称号。
育人故事:叶晓凤15年坚守教育岗位,以温柔耐心践行使命,始终用心“看见”孩子内心。
学生小芳曾因家人病危需紧急回家,叶老师一路拥抱安抚并送其至家,目睹小芳家住田间塑料棚的困境后决心帮扶。此后,小芳因父亲去世、家境困难及成绩不佳陷入自卑,甚至想放弃高考。叶老师多次谈心,终于让小芳说出“想坚强保护妈妈”的心愿。
在《友善》主题班会上,当同学提及小芳默默助人的事迹,叶老师适时肯定她的温暖,朗读其周记,掌声中小芳重拾笑容。此后小芳逐渐自信,高三转回原籍后仍与叶老师保持联系,如今也成为一名教师。
叶晓凤坚信,沉默自卑的孩子无需“改造”,只需被真正“看见”,她愿继续以心守护心,以光照亮光。
余桂国:把握教育平衡的“严师”
华南师范大学毕业,高中物理高级教师,中共党员,从教多年,长期担任班主任;获惠州市第四届、第十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旭日奖,惠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惠州市“三区”教师专项支持计划优秀支教教师,惠州市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育人故事:“以严格的规矩塑造人,以细微的关爱滋养心”,是余桂国老师始终坚定的信念。
他素以“严”著称,时常谆谆告诫:“早起十分钟,你就比别人多一次机会。”在他的引领下,整个年级氤氲着珍惜光阴、竞逐卓越的风气。无论是手机使用、作业完成,还是仪容仪表、纪律遵守,他都订立了清晰的准则,悉心引导学生恪守原则、拒绝投机取巧。
他的“爱”则藏在细微处。当他知晓有学生为备战考试一月未归家时,毅然自掏腰包,邀他们畅享奶茶之甜、火锅之暖。“孩子们需要放松,更要被看见、被关爱。”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柔与支持。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这十个字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严而有度,爱而不溺,在规矩与关怀之间把握温暖的平衡,为学生的成长护航——这正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赵培培:雪域学子的“惠州妈妈”
中山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师,从教15年,长期奋斗于民族教育一线,连续6年担任初中西藏班班主任。
育人故事:赵培培自2020年起担任西藏班班主任,被学生亲切称为“惠州妈妈”。3年来,她日夜陪伴,帮助雪域学子从稚气孩童成长为独立自信的少年。2023年,她继续坚守岗位,以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守护学生,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与学习的各种困难。
她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冷暖起居,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并持续关注心理健康,通过班会、周记批阅及考后解压活动及时疏导情绪,护航青春成长。
教学中,她以班风建设为核心,系统规划三年育人路径:初一培习惯、初二导学法、初三强复习。她所带班级在2023年西藏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西藏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她与学生共度佳节、同游山水,让惠州成为藏族学子远方的家。她始终坚信:“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奔赴。”
罗家凤:以“求真”为灯照亮学子成长路
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从教14年(担任英语备课组长13年、班主任8年、5届高三英语科任);获市优秀教师、校先进个人、校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育人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诲,是罗家凤老师始终践行的准则。
一次英语考试,她发现本班一名男生用翻译笔作弊,没有当场声张,只默默收走工具,约定男生次日到办公室谈话。男生坦言,因家长期望高、管教严,怕让人失望才用虚假成绩掩饰。罗老师轻拍他的肩,耐心引导:“我懂你的压力,但真孝心不是用谎言裹成绩,而是真诚面对问题。高考无法作弊,那时父母会更失望。”她还让男生思考:成长是求偶尔高分,还是守踏实、诚信、负责的态度?
男生沉思后醒悟,决定和家长坦诚沟通,用实际行动努力。此事让罗老师更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要传知识,更要教人求真——引导学生敬畏知识、不造假、有担当、守底线,成长为真正的“人”。
林芳:创新与传承并重的教学领航人
暨南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初中语文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八中初中部副校长;从教13年;市级卓越班主任团队主持人、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持市级课题,带领科组获市示范教研组;多次获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
育人故事:“教育是用生命温暖生命的旅程,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苞。”这行字刻在林芳老师心里,也成为她13年从教生涯的写照。
她不断创新教学:为破解古诗文难题,她推出项目式学习,带领学生制作诗词手账、举办朗诵会,甚至将《木兰诗》搬上舞台。她以赛促学,多次获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并指导学生屡获佳绩。
她坚持因材施教:为偏科学生课后辅导,通过微信推送美文润泽心灵;对孤僻学生温柔以待,每周家访,将教育建议融入闲聊。
作为市级卓越班主任团队与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甘为人梯:每周组织磨课、开放课堂,倾囊相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她主持市级课题,带领科组获评“市示范教研组”,用团队光芒照亮更多教育之路。
温勇康:德育与科研双优的“多面手”
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中共党员。高中化学高级教师,2023年主持本校名班主任工作室;获广东省优秀辅导教师、广东省优秀评卷员、惠州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惠州市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惠州市优秀教师、惠州市优秀班主任、惠州市教坛新秀称号;参与省名教师工作室研修,完成2项市级课题。
育人故事:温勇康老师有7年毕业班化学教学经验,注重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独创“温氏解题法”助学生突破难点,因敦实温和被学生亲切称为“土豆”,融洽师生关系成育人温暖底色。
他秉持“德育为先,以活动化人”理念,组织“明德杯”篮球赛、速算及朗诵比赛,践行“严慈并济”;曾在离校日因学生家长突发事故,主动陪伴安抚学生至凌晨两点,诠释教师担当。
作为骨干教师,他参与省名教师工作室研修、任编委,两次指导新任教师,2023年主持本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教研上完成2项市级课题,发表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以科研反哺教学。
吴金太:把关怀写进成长的思政点灯人
江西师范大学毕业,教育硕士,中共党员。高中思想政治正高级教师。惠州学院师范生校外特聘导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
育人故事:“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政治教师吴金太正是这样一位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引路人。他的课堂从不拘泥于课本,善于将抽象的政治概念与时政热点、历史典故相融合,用提问和引导取代单向灌输,打造出充满笑声与思考的互动课堂。
作为班主任,他以“爱心、恒心、耐心、信心、真心”践行“用情感化、用心育人”。2023年新学期,一位情绪低落、多次提出休学的男生进入他的班级。吴老师没有简单安抚,而是通过一次次谈心、家访,读懂他背后的压力与迷茫。他发掘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带他打球、鼓励他参加篮球赛,帮助他在集体中重拾归属与动力。最终,该生情绪逐渐稳定,成绩也稳步提升。
吴金太用有趣的教学和温暖的陪伴,真正把思政课讲进了学生的生活,也把关怀写进了他们的成长。
刘晓丹:用英语为孩子打开广阔天地
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从教12年;英语学科组长;获学校最受欢迎教师、校优秀教师,市级论文评选一等奖、市命题大赛一等奖、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育人故事:2024年教师节早晨,当刘晓丹像往常一样准备说“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时,学生们用真挚的歌声回应,让她11年的教学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2010年初到八中,她满怀信心却遇挑战:学生调皮、学习懈怠,一度怀疑自己。在同事帮助下,她转变思路——将模仿发音变“英语趣配音”,把绰号转化为文化讨论课,课堂渐有活力。
她持续创新,通过“单词大师”“家乡文化使者”等活动,让学生明白英语是走向世界的桥梁。
如今身为英语学科组长,她带领团队研究新课标、设计新活动,助力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与惠州故事。未来,她将继续不忘初心:不放弃每个孩子,以英语为钥,带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何晶:助力学生自主成长的“赋能导师”
西南大学毕业,校团委书记,从教18年;广东省李晓波名师工作室入室学员;2024年获广东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例评比特等奖,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十二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活动;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育人故事:何晶老师笃信“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作为金泉校区(高中部)团委教师,她与校区第一届学生会、社联同学从零起步,共同成长。
面对新校区学生组织空白,她坚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鼓励大家“不怕走弯路,重在找方向”,而自身甘居幕后默默襄助。借由运动会、元旦晚会等系列活动的筹备契机,学子们在方案的反复打磨与细节的精研中,谙熟沟通协作之道;更让学生借活动学会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成绩反升,实现从自我怀疑到自信从容的转变。学生渐次跨越执行者的角色局限,茁壮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
何晶说:“我只是播种守护,孩子们却回报春天。教育是双向奔赴,陪伴新校区首批学生成长,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礼物。”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通讯员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