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取得亮眼成绩。

办学14载的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坚持以“源深行远,润泽生命”为办学理念。 本版图片由学校提供

曹芳

胡胜辉

贾崇平

童琼如

叶秋容

张雄
东江奔涌,滋养岭南文脉;教泽绵长,育得桃李芬芳。办学14载的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东高),坚持以“源深行远,润泽生命”为办学内核,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教育家精神切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在惠州基础教育版图上写下坚实的育人篇章。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数字化和全流程管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强化核心素养培育”,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锚定航向。循着这一时代导向,东高以“立学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东高新篇。
党建之基:把稳课堂改革的方向舵
党建引领,方能行稳致远。东高深知党建必须融入课堂、师资建设,方能彰显引领实效。是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核心要求,构建起“党建+思想育人、五育融合、课程改革、协同育人”的立体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在具体实践中,东高建立“书记领学+党员研学+师生共学”机制:每月开设“领导班子思政讲堂”,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校本课程,把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创新“理论学习+实践研学”模式,组织党员教师赴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学习,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打造“党建文化长廊”“红色书吧”;建设“党建云平台”;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建设……让党建文化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破局之思:掀起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正值舞勺之年的东高,以党建品牌为坚实依托,反复论证“南通教学改革成功经验”与学校教学实际的契合点,经过审慎考量,作出“开启立学课堂教学改革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决策。
“一来,是我们苦传统课堂久矣;二来,在惠州头部高中扩招生源等诸多挑战面前,东高必须从课堂教学改进入手,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东高校长张正凯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明该校推进立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动因,也道出师生对传统课堂的普遍困惑。
传统课堂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填鸭式灌输、机械式训练屡见不鲜,难以落实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东高立学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同学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张正凯介绍,此次教学改革非另辟蹊径,它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普通高中新课改的核心方向高度契合。从学校自身发展看,立学课堂更是“源深行远,润泽生命”办学理念的深化实践,将有效赋能东高培养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何为立学课堂?“其核心就是立德树人、学为中心”,张正凯进一步解释道,立学课堂的本质是“在立学中育人,在育人中立学”,实现“立人、立根、立身”的统一。“立人”即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立根”是立中国人的根,培育具有中华优秀文化,爱党爱国的人;“立身”则是培养有独立思考、理性精神的学生。它的理念,实则有力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实践之变:从“老师教”到“学生学”
立学课堂是一次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教学要求上,确立“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准则,要求教师把控讲授时间,把更多课堂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学原则上,坚守“以德为先、素养导向、学为中心、教学相长”四大原则,确保课堂既重知识传授,也重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
“‘限时讲授’要求教师单节课讲授不超过25分钟,倒逼教师讲核心、讲关键。”在张正凯看来,这是打破传统课堂的第一步,而按照合作学习要求,立学课堂将以异质分组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提升,深挖“伴学”的价值。“踊跃展示”则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学生在组内经过沟通、研讨后,上台阐述结论、回应质疑,既锻炼表达能力,也实现对课堂的及时反馈。
张正凯强调,立学课堂要求教师彻底跳出“单向灌输”的舒适区,由教学变导学,由主角变配角,为学生创设“任务导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长。
保障之策:构建课改护航配套体系
为让立学课堂落地有章可循,学校还明确了保障框架。“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不能靠‘一时热情’,必须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张正凯坦言,凡是改革都必然面临困难和问题,此次课改肯定也不会例外,必须要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顺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在明确改革方向后,学校迅速锁定关键问题并着手破解。聚焦导学案编制、学习小组构建、课堂模式打造三大重点问题,学校精准找到“观念破冰、学习强化、智慧燎原、AI赋能”四大突破口,推动立学课堂从理论探索走向教学实践。具体来看,是以思维更新推动教师认同改革,提出“不争论、不质疑、不喊累、看准就干”的口号,杜绝思想与行动迟缓;以持续学习强能力之基,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赴南通、苏州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教师研读探讨教育改革的书籍及教育强国规划等相关文件,为改革储备理论与经验;以集体智慧激活课堂活力,通过搭建师生互动、同伴研讨的平台促成思维碰撞,让课堂教学实效得到切实提升;以AI赋能为教师减负,比如依托AI工具优化导学案等,令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创新。
在探索突破核心难题的同时,为确保改革不跑偏、不走样,学校还规划了清晰的推进路径。张正凯表示,学校已明确四大核心策略:一是行政推动,由教研室、教务处及中层干部、校领导率先垂范,从管理到教学带头落实,确保改革自上而下稳步推进;二是评价驱动,以课堂评价指标界定“好课”标准,用评价倒逼改革深化;三是样板带动,将由政治科组率先上示范课,组织行政领导、各科主任及备课组长以“学生身份”听课,打造可复制样板;四是科研联动,启动立学课堂校级课题申报,学校提供研究经费,以科研赋能实践、解决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除了“破题路径”与“推进策略”外,学校还同步打造多元配套服务,为立学课堂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撑。在管理层面,以科技赋能破解校园治理难题,引入两台安检机实现手机全面禁入校园,从根本上解决手机屡禁不止对校园生活的干扰;在育人层面,将去年已推行的“全员导师制”成长共同体与立学课堂学习小组深度融合,让教师既当“教学引导者”,又做“人生导师”,通过德育与学科学习的相融相促,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在特色发展层面,依托“奥信班”“未来科创中心”等项目,打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大赛、人工智能培养三大特色基地,为立学课堂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配套延伸,进一步丰富改革内涵。
立学启航开新局,笃行致远逐新梦。在“源深行远,润泽生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东高始终秉持“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信条,将温度与责任融入校园的每一寸肌理。眼下,学校正以务实笃行的态度、敢闯敢试的探索精神,以立学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抓手稳步推进育人实践,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属于东高人的教育答卷与时代篇章。
惠州日报记者邬玉婷 通讯员张斌
优秀教师风采
曹芳:学生眼里的引路人 青年教师心中的榜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广东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东高物理科组长曹芳的教育信条,也是她深耕教坛28载,始终坚守的行动守则。
班级管理中,她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注重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和学习帮扶。许多学生因她的鼓励而重拾信心,考入理想大学。她坚持“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作为高三“常客”,她不断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持续更新教学理念,多次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多篇论文发表在《物理教学》等核心刊物上。
“一个团队的优秀才是教育的力量”,这是曹芳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物理科组长,她通过“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公开课研讨等方式,带教青年教师。东高物理科组获评“惠州市示范教研组”,成为校内科组建设的标杆。
胡胜辉:思政课堂的创新者 学生成长的护航者
在东高校园里,有一位深耕思政教学廿余载的孺子牛——高中政治高级教师、政治科组长胡胜辉。手握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政治教师等多个荣誉的他,始终坚守三尺讲台,以初心培根铸魂,用实干培育时代新人。
他在教学中精益求精,不断推进课堂改革,采用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善于表达、沟通的品质和能力。连续十余年奋战在高三前线的他,每年都在高考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录取。
他坚持教学与教研并进,主持市级课题并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数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多次斩获市优秀论文评选、模拟命题比赛一等奖。作为政治科组长,他更带领备课组先后获评惠州市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用“教学+管理”双优的实绩,诠释着优秀思政教师的担当。
贾崇平:语文科组的顶梁柱 高考学子的领航员
“立德树人,学为中心;以文载道,以爱育人。”这是贾崇平从教21年坚守的理念。作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着11年高三教学经历的他,在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中默默耕耘。
贾崇平对待教学从不懈怠。担任高三教师时,他深入研究新课标与高考命题趋势,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曾因培育出清华学子获“高考突出贡献奖”。作为语文科组长,他任备课组长兼科组长7年,带领团队多次获评校级优秀备课组、优秀科组,自己也屡屡斩获优秀科组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通过实施强化团队建设、细化教学管理、多样化激励等综合措施,他带领2024届高三年级实现特控、本科上线均创学校历史新高,特控、本科多项超标率名列市直学校前茅。
童琼如:教育帮扶的响应者 册亨学子的圆梦人
“把每一堂课教好,把每一个学生带好,把每一份帮扶做实。”这是中共党员、东高高中化学教师童琼如,响应“组团式”帮扶号召时的承诺。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的她,在工作中积极钻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曾获广东省新课程实施能力大赛一等奖、广东省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惠州市解题能力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024年春季,她远赴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初到册亨,童琼如便接手高三两个班化学教学。面对学情差异,她推行“一人一策”靶向辅导、“化繁为简”高效课堂等举措,带领学生冲刺高考,并圆满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她还主动与该校年轻教师岑光芬等结成“师徒”对子,通过听课、评课、研课等方式,指导他们提升教学技能。在她的帮助下,岑光芬更在2025年黔西南州中小学优质课大赛中斩获高中化学学科冠军。
叶秋容:班级自主管理的推动者 学生成长的知心人
东高高中语文一级教师叶秋容,从教11年来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多次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秉承“人人参与、自主管理”的理念,叶秋容在班级管理中推行“班级事务岗位制”,让每位学生都有专属职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她还搭建多元化活动体系,让班级充满温馨与活力。
她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总能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她善于捕捉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潜力与不足,以“看见”与“关注”助学生重拾信心。此外,她还注重与各科任老师密切沟通,全方位关注学生动态,协同发力,并通过持续地鼓励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赋能未来。
张雄:教育路上的修行者 学子逐梦的陪伴人
“教育是浸润心灵的漫长修行,要守护每颗星的独特光亮。”这是东高2025届高三(2)班班主任张雄从教14载的育人感悟。“先稳住自己,才能稳住班级。”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班级里情绪易躁的学生、有手机瘾的学生,以及十几位学困生,张雄摸索出“分类施策”的管理方法——按时间分“长期关注”“短期解决”,按方式分“严格规范”“耐心疏导”,按紧急程度分“优先应对”“缓急处理”。
同时,在陪伴班级成长的两年半时间里,他格外重视科任团队协作,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在师生同心下,高三(2)班2025年高考交出亮眼答卷:600分以上2人,570分以上9人,特控线以上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