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龙门总医院医护人员在了解患者情况。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日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龙门总医院(以下简称“龙门总医院”)中医护理特色治疗室内,艾香氤氲,护理人员正在有序为群众开展耳豆压穴、火龙罐等中医特色治疗。这处特色治疗室是龙门破解县域医疗发展难题、提升医保基金效能的缩影。
近年来,龙门县以深度整合医疗资源为突破口,破解县域医疗资源分散、群众就医不便等难题。为深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年来,龙门县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托管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下沉技术、优化服务,交出一份“强基层、惠民生、提效能”的县域医改答卷,让30多万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资源整合
构建“1+3+16+154”医共体网络
“以前做CT得跑到县城医院,现在在镇卫生院就能开单,结果和县城一样管用。”在龙门县永汉镇中心卫生院,刚做完检查的村民张大叔拿着报告说。这一便利源于龙门县“三院合一”的深度整合与五级紧密医共体的构建。
时间回溯到2019年,龙门县针对县域内医疗资源分散、群众就医不便的痛点,在全省率先完成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三院合一”整合。2024年9月,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技术支撑,龙门串联起16家乡镇卫生院与154个村卫生站,构建“1+3+16+154”医共体网络,着力打造“信息一张网”,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实现病历、检查结果实时共享,连续医疗服务中心推行分级转诊机制,家庭医生“全科+专科”团队定期入村服务。
“综合医改实现了‘三院’的统一整合和高水平医院托管下的省、市、县、镇、村一体化运行,同时,医共体着力打造医养结合、医防融合和防治结合三大特色。”龙门总医院院长支国舟介绍,物理合并只是起点,关键在资源深度融合。如今,龙门总医院打破原有壁垒,将三家医院的影像科合并为一个县域影像中心,仅配置一台CT和一台磁共振,就实现整个县域影像中心的机构设置。
在龙门总医院门诊大厅,急诊区域左置、名医诊室右设,老年人免爬楼通道便捷贴心。业务窗口前,患者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办理挂号、缴费、医保报销等业务。
医院创新实施“全院一张床”智能调度系统,床位使用率激增21%。“比如有时内科床位紧张,外科有空闲,系统就会自动调配,让患者入院更高效。”支国舟说,通过统一法人治理架构、“一套班子”领导,医院实现人员、财务、业务实质性一体化运行,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技术下沉
之前一些手术得出县,现在在龙门即可完成
今年3月下旬,一名43岁的患者因先天解剖异常导致输尿管绕行下腔静脉后方,引发严重肾积水,传统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以往,这类病例要转到广州等地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然而,得益于龙门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果,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徐啊白教授团队下沉至龙门总医院,操控“精锋手术机器人”,为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整形术”。手术中,机器人540度灵活机械臂精准完成输尿管游离、狭窄段切除与整形吻合,全程出血量不足20ml,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此例手术不仅填补了惠州市机器人辅助泌尿外科手术的空白,也标志着龙门地区微创外科技术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时代。自托管帮扶以来,龙门总医院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不仅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压力,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如今,像肠道肿瘤、肝脏及胰腺肿瘤等以往需外出开展的手术,在龙门当地通过腹腔镜、单孔腔镜等技术即可完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等新技术相继开展。2024年,医院三四级手术达3741人次,同比增长12.38%;2025年上半年,三四级手术量实现48%的增长。
为推动技术持续下沉,珠江医院派驻8名专科专家进驻龙门总医院,在县域内建立“镇卫生院筛查、县医院施治、村医随访”的分级诊疗体系。“患者不动专家动”的模式有效缓解基层医疗压力。
在龙门县第二人民医院(永汉镇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科,透析机平稳运转。这标志着该院从“基础诊疗”向“专病服务”成功转型,也让患者无需奔波外地治疗。“每周透析两三次,以前每次交通费就要80~100元,现在一年能省2万元左右。”患者王阿姨说。
目前,依托县域医共体人才轮换机制,县专家每周驻点指导,医保结算同步下沉,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刷社保卡即可按特定标准报销。
医保增效
同质化管理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以前看病,医保报销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在卫生院就能直接结算,太方便了!”在龙门县龙华镇卫生院,村民刘大伯拿着社保卡刚办完报销手续。这一变化是龙门县医改提升医保基金效能的一个缩影。
“患者不动信息动。目前,龙门还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支国舟介绍,比如,珠江医院、龙门总医院与全县16个分院分别设有一个“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同质化管理,助力龙门县实现检验、影像结果全县互认,这一举措有助于医疗质控保障、医保资金使用进一步优化,也可避免重复检查,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从医保运行的压力困扰,到技术普惠的笃定前行,龙门县用一张覆盖“县镇村”的医疗协同网绘制出亮眼答卷:当影像技术下沉到乡镇,当纤支镜精准定位病灶,当村民在“家门口”刷医保卡也能做CT检查,县域医疗的“强基层”便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30多万龙门人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这张细密交织的医疗协同网正编织着健康龙门最坚实的底部基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龙门县域就诊率攀升至95%,医保资金回流上升6.9%,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7.38%,70%至80%的常见病不出县即可解决;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8%,群众就医负担切实减轻。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