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产业生态、精准培育机制助企业硬核创新

仲恺再添3家重点“小巨人”

2025年09月10日惠州日报仲恺新闻
字号:T|T
    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惠仲宣 摄

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惠仲宣 摄

    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做测试。

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做测试。

从无线通信模组全球市占率第一,到量子点扩散板国内市场领先,再到蚀刻液在线回收技术全国拔尖……仲恺高新区“小巨人”企业正以硬核创新抢占产业链关键环节,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在新一轮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名单中,惠州再添4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其中仲恺高新区独占3席,分别为惠州高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仲恺高新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达6家,数量稳居全市第一,成为惠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数量领跑

重点“小巨人”数量全市领先

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典范,更在技术前沿性、产业链关键性和创新示范性上扮演“尖兵”角色。

此次新晋的仲恺3家企业,正是这样的“尖兵”。据了解,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废液循环技术,既解决PCB行业环保难题,又降低下游企业成本;惠州高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无线模组,加速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智能化进程;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光学扩散板及光学膜材料,为显示产业高清化、大屏化提供关键支撑。数据显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8%,发明专利数量是普通中小企业10倍以上,堪称区域经济的“创新引擎”。

此次仲恺高新区3家企业成功入选,标志着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目前,仲恺高新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总数已达6家,在全市领先,成为惠州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撑。

技术突围

细分赛道握“全球第一”“国内唯一”硬核实力

仲恺入选的3家企业虽处于不同赛道,却共同体现出“专注创新、技术攻坚、引领升级”的“专精特新”特质。

走进位于东江科技园的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厂房内机器运转有序。作为PCB、电镀行业含酸/碱/金属废液资源再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手握多项“国内唯一”技术:国内唯一实现退锡废水循环再生利用、国内唯一攻克光电/精细化工领域低含铜废水循环再生、国内唯一掌握氯气资源化处理技术。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1项,其核心专利“酸性蚀刻废液在线回用氯气高效吸收技术”属国内首创,氯气吸收效率超98%,实现全循环综合利用。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还参与制定《印制电路板企业含铜蚀刻废液在线综合利用规范》行业标准,展现出强大的行业话语权与技术引领力。2025年,企业预计年产铜量达5400吨,年产值2.5亿元,在蚀刻液在线回收细分领域稳居全国前三。

“入选后,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提升管理,力争3年内成为蚀刻液回收领域全球第一。”该公司总经理周国立表示,此次晋级重点“小巨人”,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向半导体、光伏等朝阳行业延伸,目标3年内成为蚀刻液回收领域领先企业。

专注高分子材料研发的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液晶TV、照明、汽车等领域光学扩散板及光学膜的“光学材料专家”,产品覆盖发泡扩散板、量子点扩散板等,客户包括TCL、海信、三星等国际一线品牌;拥有82项有效专利(发明专利18项、国际专利5项),在光学设计、多层共挤等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我们正筹建联合研发中心与博士后工作站,向材料科学尖端领域进军。”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从液晶显示画质提升到智能照明光效优化,“一块光学板材”的背后是82项专利的技术支撑,更是对显示产业升级的深度赋能。

惠州高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射频模组开发为主的公司。产品包括WiFi、BT、ZigBee、NB-IOT、2G、4G、AP、毫米波雷达、智能感知与交互模组、远场语音等无线模组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应用于TV、BOX、投影仪、空调、冰箱、洗衣机、扫地机等。累计申请并授权的知识产权有234项(发明专利32项)。截至2024年底,企业无线模组销量达1.5亿只,年产值25亿元,出货量在TV 细分领域居全球第一。

生态赋能

“土壤+培育”塑造“小巨人”高地

仲恺高新区为何能成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的高产地?答案在于优质的产业土壤与精准的培育机制。

产业生态深厚是基础。作为惠州科技创新主阵地,仲恺已形成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汇聚TCL、德赛、亿纬锂能等链主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近水楼台”的配套支持与市场空间。

政策精准滴灌是关键。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大力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从“小升规”到“专精特新”,再到“小巨人”、重点“小巨人”,构建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同时,通过推出稳企惠企政策组合拳,如资金补贴、人才引进、场景开放等,为企业创新减负提速。

服务响应高效是保障。从政银企对接会到技术攻关支持,从标准化制定指导到市场拓展引导,仲恺高新区以“店小二”式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技术、市场等痛点,让“专精特新”企业轻装上阵搞发展。“仲恺的营商环境高效、透明、公平,政府主动送政策上门,让我们能专注研发和生产。”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立感慨道。

“这些企业规模虽不算大,却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仲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8家,认定数和存量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仲恺高新区正以一批批“小巨人”企业为支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专注于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正在成为驱动仲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未来,仲恺将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政策赋能、金融助力、场景开放,让更多“小巨人”成长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参天大树”。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邢海丰 陈瑶 黄乐悠

●新闻科普

什么是重点“小巨人”?

它们是从已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遴选出的佼佼者。2024年6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2024~2026年将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财政综合奖补等方式,分三批重点支持一批企业提质升级。这类企业不仅是“小而美”的典范,更在技术前沿性、产业链关键性和创新示范性上扮演“尖兵”角色,多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