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宣讲大赛决赛落幕

“硬核解法”化解抽象心理问题

2025年09月1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

“孩子情绪‘暗语’怎么懂?“手机成瘾该禁还是导?”9月12日,“我惠好好的”——惠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宣讲大赛决赛,在惠州天安数码城落下帷幕。来自学校、医院等领域的选手,围绕青少年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网络成瘾等热点难题展开授课比拼,不仅现场给出“硬核解法”,更将通过600余场公益宣讲,把实用心理知识送进校园与村(社区)。

本次大赛由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主办,惠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惠州阅童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是惠州落实2025年民生实事“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自7月启动以来便收获社会广泛关注。

双赛道直击痛点,实用妙招破解成长难题

不同于传统宣讲活动,本次大赛创新设立家长课堂组与青少年课堂组双赛道,让心理科普更精准对接需求。决赛现场,每位选手围绕特定主题展开8分钟授课,用真实案例与专业理论,将“抽象心理问题”转化为“可操作解决方案”。

选手卢淑妮以青少年日常场景切入,提出“观察信号-倾听密码-成长回应”三步法,教家长读懂孩子情绪“暗语”;面对棘手的手机成瘾问题,选手张安妮借助“自我决定理论”,给出科学脱“瘾”建议;严颖选手则分享“3秒肯定法”“行动小步骤”等技巧,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这些既扎实又实用的内容,引发现场大众评审团强烈共鸣。

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双赛道设计旨在实现“家校共育”融合:家长课堂组聚焦情绪沟通、手机成瘾应对等家庭难题,青少年课堂组侧重自信培养、压力管理等成长需求,让家长与孩子同步获得心理支持与方法指导。

以赛促交流,专业力量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升级

“选手们的授课太贴合青少年实际了,互动设计也很有趣,给我的心理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启发。”参赛选手、惠阳区新圩第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杨依萍坦言,此次大赛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心理健康宣教工作的“交流窗口”。

作为评委之一,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心理教师、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惠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专家顾问陈斌,对参赛选手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给予高度评价:“从学校教师到医疗工作者,再到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大家都带着对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思考而来,展现出很多新颖思路。这场比赛必将带动惠州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据悉,决赛采用“专业评委+大众评审”双维度评分机制,最终在家长课堂组与青少年课堂组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6名。

优秀课程“下沉”基层,600+公益课惠及万千家庭

大赛落幕不是终点,而是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的新起点。团市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所有获奖选手将纳入“惠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宣讲团”,接下来将深入全市中小学、村(社区)开展600余场公益宣讲,把决赛中的优秀课程内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比赛+服务’的模式,搭建专业力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该负责人表示。

此次大赛是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卫健局落实惠州市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举措。此次大赛不仅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活力,更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为惠州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心理防护网”。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