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惠州湾浪潮奔涌。今天,站在“向海图强”的历史坐标上,惠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书写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为惠州发展鼓与呼,惠州日报近日开设《向海图强·听涛惠州湾》总栏目,推出相关系列报道,同时通过直播+轻直播、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等方式,全媒体、立体化讲述惠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故事;此外,还策划开展“海洋+”活动,以活动深化海洋经济主题宣传。
海洋是大国崛起的战略方向,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向海而兴、依海而强,是惠州发展的天然优势与必然选择。作为海洋资源大市,惠州坐拥452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81.4公里黄金海岸线、162个自然海岛,海洋资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连续多年海洋经济产值超千亿元,大亚湾石化区稳居“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埃克森美孚、壳牌、恒力石化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扎根,拥有2200万吨/年炼油能力、380万吨/年乙烯产能,炼化一体化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当前,海洋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惠州发展海洋经济,在新的历史起点激活“蓝色引擎”正逢其时、前景广阔。
发展海洋经济,惠州有着清晰的路径和坚实的支撑。“两湾联动”战略视野下,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效应加速释放。从全球领先的绿色石化基地蓝图渐显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逐步崛起,从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到万亩红树林生态修复成为全国典范,从海洋牧场构建起“蓝色粮仓”到清洁能源产业聚集成群,惠州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日趋成熟,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加快推进,“惠州-海防”国际航线打通东盟经贸新通道,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惠州港加速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为海洋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两个“大科学装置”的落地建设,这些“国之重器”不仅是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演化的科研高地,更能“沿途下蛋”推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核孔膜等最新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向海图强,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惠州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全国首创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开创国内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惠州样本”。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扎实推进,渔业种群保护繁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黄唇鱼、黄金鲹、蓝圆鲹、硇洲族大黄鱼等珍稀鱼种人工繁育技术不断突破,展现了人海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这些成果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相得益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要且必须。眼下,广东正全力打造“海上新广东”,南海之滨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涌动,惠州海洋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两湾联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持续突破和生态保护不断加强,惠州必将释放“蓝色引擎”更大能量,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注入澎湃动力,为广东建设海洋强省、为国家经略海洋作出惠州贡献。
向海而生,方能乘势而上;因海而兴,更需破浪前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惠州湾的澎湃涛声,是向海图强的奋进强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交响。以战略眼光谋篇布局,以创新动能破局突围,以生态自觉行稳致远,相信在向海图强的征程中,惠州定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亮丽明珠,书写出属于新时代的蓝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