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型渔船分组停靠在大亚湾澳头小桂避风点避风。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李璐瑶 摄

惠阳公安提前准备各类专业救援装备物资。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傅灿 林伶 摄

海事执法人员加强船舶排查。 惠州日报记者叶丽莎 通讯员刘依婷 摄

仲恺陈江全面清点并补充防汛抢险物资。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摄

直播回顾
涉险关键区域群众应转尽转、乡村大喇叭在村(社区)持续宣传、提前预置物资队伍……随着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逼近,全市上下严阵以待,各县区周密部署、精准发力,以最坚决的态度落实各项防御措施,众志成城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打好打赢这场台风防御硬仗。
转移群众
“应转尽转”保障生命安全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全市各县区坚决果断、彻底做好人员转移工作,严格落实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等硬要求,加强对涉险关键区域和前期已转移地区的排查,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当地部门安排很到位,让我们安心出岛避台风。”大亚湾澳头东升村村民邱女士的话语道出了转移群众的心声。22日,澳头街道联合相关部门紧急行动,将东升岛、三门岛渔村村民安全转移至陆地安置点。截至当日17时,大亚湾区累计转移群众2368人。
惠城区以最有力的行动落实人员转移要求,截至22日下午6时转移10568人,折叠床、睡袋等生活物资同步配齐。
惠东县各乡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港口613名需转移人员已分批撤离。
博罗县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提前制定转移方案,确保险情发生时迅速响应、应转尽转、不落一人。
“阿婆,台风要来了,这两天先到儿子家住吧!”22日上午,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干部小张敲开了独居老人黄阿婆的家门。像这样的“敲门行动”正在全区展开,工作人员重点走访老旧房屋、低洼地带居民,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渔船回港
海上渔船全部回港避风
9月22日,惠东港口内港、巽寮渔业港内一派紧张有序的景象:吊机将一艘艘渔船缓缓吊运至岸边空地整齐停放,避免港内拥挤引发碰撞损坏。“台风风力大,把船吊到岸上最安全。”港口港一村村民老钟说。目前,港口900多艘渔船全部停靠内港,其中大部分船只吊到岸边停放;平海镇渔船全部完成拖吊或进港避风;巽寮626艘各类船只均已回港避风。
9月22日下午5时,记者在大亚湾澳头港码头、小桂村码头看到,许多小型渔船已吊到岸上并用缆绳捆绑加固;避风港海面上,一艘艘回港避风的大型渔船整齐排列,船身紧靠。为应对“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大亚湾区严格落实海上防风“六个百分百”要求,海上渔船1354艘(其中海上国库渔船463艘、港澳流动渔船139艘、街道纳管船只752艘)全部回港避风。
“我们对所管辖的各类渔船采取了分级避风措施,并加强海面巡查、宣传,清理船上滞留人员,防止人员回流,坚决落实海上防风‘六个百分百’要求。”大亚湾海洋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任华介绍,该大队已启动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建立了实时数据共享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和防台风措施有效执行。
宣传防范
线上线下宣传覆盖全域
“各位居民,人不出门、车不上路,请及时加固门窗,备好生活物资……”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固定大喇叭与流动小喇叭交织成网,将台风预警和避险指南传递到每个角落。潼湖、沥林等镇街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入户宣传等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
“超强台风‘桦加沙’预计23日凌晨进入南海,给我们带来严重风雨影响,请大家做好防台风工作,不要出门……”9月22日,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利用乡村大喇叭宣传台风防御工作。为做好台风的防御工作,博罗县各镇、街道发布了《关于做好台风暴雨天气防御工作的倡议书》,同时利用微信群、乡村大喇叭以及LED屏等做好台风防御知识宣传,同时提醒群众提前储备相应的物资,切实提高大家的台风防控意识。
9月22日,惠东县平海、巽寮等地党员干部下沉到海滩宣传防台风措施,并劝导游客尽快离开到安全地带避风。平海镇在各沙滩边设置大喇叭,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喇叭、LED屏也同步启用,积极扩大防台风宣传。
大亚湾区持续强化防风宣传,通过各类平台密集滚动发布台风预警、防御指引及安全提醒,全力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应急准备
提前预置物资队伍
走进仲恺高新区各镇街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橡皮艇、救生衣、移动照明灯等物资分类整齐码放,随时待命。“我们每天对应急设备进行巡检,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潼侨镇应急管理办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仲恺高新区全面开放71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总容纳量约10万人,这些场所配备了生活用品及食品、饮用水等物资,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惠城区盯紧重点部位,全力以赴抓好各项防御工作,目前全区共备勤抢险救援队伍22支550人,区级抢险救援队伍13支160人已前置待命。
惠阳区全面进入防汛防台风临战状态,全区应急救援队伍已实行24小时全天候备勤,各类应急救援装备与物资全面配齐、储备充足。
龙门县地派镇紧急调配救生衣、棉被、饮用水等关键物资,镇村干部细致核查仓库物资储备、调运情况,并入户普及台风防范知识和应急避险要点,提升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大亚湾区提前预置物资队伍,组织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和社会应急力量时刻保持待命,村、社区卫生站提前做好医疗救助准备,把队伍和物资准备好,确保队伍和物资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全面清点、检查、试用抢险救援装备物资,并将部分物资前置到重点村和风险点。全区23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已开放,可容纳8.1万人,物资充足,管理有序。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黄尉宏 蔡伟健 李燕文 黄宇翔 匡湘鄂 刘乙端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通讯员徐小凤 刘纤纤
特写
“为了安全着想,
我们全力配合转移”
9月22日,随着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大亚湾澳头街道和相关部门紧急组织力量,将东升岛和三门岛上的村民进行安全转移。目前,共计1098名村民被转移出岛并得到妥善安置。
东升岛和三门岛四面环海,一旦台风登陆,可能面临严重冲击。为确保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转移工作自20日起便紧锣密鼓地展开,街道办和村委会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通知,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位村民。工作人员详细告知村民台风的严重性和转移的必要性,并贴心为村民安排好转移船只、车辆和临时安置点。东升村村民邱女士一家六口都离岛转移。“为了安全着想,我们全力配合转移。当地部门安排很到位,让我们安心出岛避台风。”
22日一早,东升岛上的村民便开始收拾行李,他们将生活用品和重要证件仔细打包,用木板和绳索对门窗和屋顶进行加固。中午12时,转移正式开始。工作人员驾驶着冲锋舟和救援船只,将村民分批护送出岛。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儿童,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搀扶他们上船。村委会还组织志愿者帮助村民搬运物品,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顺利登上转移船只。与此同时,三门岛上的转移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岛上居民积极配合,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登船转移。
因台风而撤离的部分村民被送往临时安置点,街道工作人员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居住和饮食,为他们打造一个安心的“避风港”。工作人员还提前准备好饮用水、方便食品、医疗用品等物资,满足村民生活需求。“安置点干净整洁,我们的一日三餐也有保障。”村民徐女士与家人在安置点住下后,对这里的环境和安排表示满意。
下午5时,随着最后一批村民安全抵达临时安置点,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们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继续坚守岗位。澳头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加强排查工作,对辖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和整治。此外,街道还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居民发布台风最新动态和防范知识。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通讯员叶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