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头街道社区服务能力与居民幸福感双提升

烟火气升腾 邻里情汇聚

2025年09月26日惠州日报大亚湾新闻
字号:T|T
    红树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变身音乐课堂。

红树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变身音乐课堂。

兴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居民跟着老师练八段锦的身影舒展柔和;红树林社区阵地,青少年指尖弹出尤克里里的清脆旋律;金门塘村服务点内,助渔直播的吆喝声清脆热闹……

今年,大亚湾开发区澳头街道以深入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为契机,全力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通过整合阵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丰富服务供给,创新探索“阵地换资源”“公益+市场+低偿”“链接资源赋能提质”等模式,让党群服务阵地从“单一空间”变成“多元乐园”,系统提升了服务效能,实现社区服务能力与居民幸福感的双向提升,让辖区处处洋溢“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阵地换资源

空间活用使邻里关系更近

“以前在小区见了面就点点头,这次一起练八段锦,和邻居聊得特别投机,社区的人情味越来越浓了!”兴港社区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阵地换资源”模式带来的改变。澳头街道秉持“把空间还给群众、用阵地换取资源”理念,充分挖掘自身场地优势,积极与社会各类主体开展合作,通过场地资源与专业服务优势互补,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进一步提升社区发展空间。

今年暑假,红树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变身“音乐课堂”——免费提供场地与乐器,联合社区内学校、幼儿园及艺术培训机构,邀请专业教师和志愿者开设尤克里里、葫芦丝、非洲鼓课程。青少年们从初识乐器的生涩到熟练奏响乐章,在音乐中拉近邻里距离,践行“以文促治 与邻共治”理念。

兴港社区则携手区武术协会,邀请协会入驻党群服务中心,每年定期开设八段锦公益课堂。居民在“家门口”免费学习传统健身形式,在一招一式的练习中收获健康,在欢声笑语中搭建起邻里沟通的温暖桥梁。

创新运营模式

“低偿+公益”服务更细更活

澳头街道探索“公益+市场+低偿”的活动运营模式,既保障公益属性,又引入市场活力,同时兼顾服务成本,通过“低偿赋能+公益服务”实现自我造血,构建起“基础公益体验+普惠进阶服务”的双层供给体系,让居民在参与中体验公益,享受服务。

“孩子采摘时一直念叨‘农民伯伯好辛苦’,今天吃饭连葱花都没浪费。”滨河社区“习劳促成长 传承好家风”主题实践活动上,一位家长的话引发共鸣。这场活动采用“低偿+公益”模式,参与者支付少量费用兑换蔬菜采摘券,即可与孩子一起走进田间,体验从采摘到烹饪的完整劳动过程。亲子围坐共享劳动成果时,不少孩子主动给长辈夹菜,“劳动让孩子更懂感恩”成为家长们的共同感受。

在金湾社区,“亲龄学堂”合唱团培训班让居民收获满满。“以前不敢在公共场合唱歌,怕被笑话,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找回了自信!”一位学员说。

金湾社区党总支以“公益保障公平、市场提升品质、低偿激发活力”为理念,联动辖区社区合伙人、社区能人、社会组织及“回家”党员等多方力量,打造“全龄共学·邻里季”亲邻学堂、青少年暑假兴趣培训班、暑“托”班等,通过银龄学堂、成人共享课堂、妇女创业工坊、青少年赋能学堂、儿童创想营地五大板块共16类特色课程,为辖区长者、儿童等全龄段提供多元化学习平台,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链接资源赋能

暖心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聚焦“一老一小一特一新”群体需求,澳头街道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积极链接高校、社会团体等外部资源,推出系列惠民活动:社区邻里节上大家共话家常,趣味运动会上满是欢声笑语,睦邻“音乐汇”传递美好,“百家宴”汇聚邻里温情,友邻集市便利生活……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金门塘的优质鱼干,肉质鲜嫩,都是渔民新鲜晾晒的!”7月21日晚,大亚湾澳头金门塘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热闹的助渔直播正在进行。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们化身带货主播,用生动的讲解吸引众多网友关注。这是金门塘村联合该校“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的暑期活动,不仅开设公益课堂丰富村内儿童假期生活,更通过云端带货为渔民增收探索新路径,让乡村振兴搭上数字经济快车。

南边灶村则携手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绘童芯—南萤小队”赋能“未来社区”建设,青年突击队聚焦社区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暑期实践活动,以书香、艺术、巧思与温暖陪伴,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注入了智慧与活力。

下一步,澳头街道将持续深化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围绕群众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模式,全力打造集邻里交流、便民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以更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为群众创造更多福祉,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郑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