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惠城供电局安排发电车到十五运会场馆。

工作人员对发电车进行监测。本组图片由惠州供电局提供
连日来,台风“桦加沙”给惠州多地带来严重风雨影响。正值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赛事筹备与举办关键期,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以下简称“惠州供电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主动担当、迅速行动,以周密预案、高效举措与硬核技术构建多层级保障体系,筑牢赛事供电“安全屏障”,为十五运会赛事如期顺利举办注入强劲电力动能。
赛前特巡不松懈,织密场馆用电“防护网”
赛场上,跆拳道运动员在聚光灯下腾挪闪转;看台上,欢呼阵阵,观众席的掌声与加油声交织回荡……9月26日,十五运会跆拳道比赛在惠州体育馆正式开赛。热闹赛事的背后,是惠州供电保障团队早已铺开的“防护网”。
开赛前夕,记者在跆拳道赛场外看到,惠州供电局青年突击队正对场馆内外电力设备开展“地毯式”特巡特维:不仅细致检查户外电气设备、试验设备性能,更重点监测局部放电数据,确保设备绝缘可靠。
“为应对本次台风,我们早在台风来临前就制定了全流程保供电预案,从设备预检到应急处置都做足了准备。”惠州惠城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常规设备试验外,团队还特意开启体育馆全部负荷,模拟极端天气下的用电高峰,测试台风过后设备的承载极限,同时运用红外测温仪器实时追踪设备发热情况,“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和试验,确保场馆内所有电力设备都能在赛事期间可靠运行,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经过数小时的细致巡检和调试,场馆内外所有电力设备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各项数据指标正常,为跆拳道赛事的顺利开赛奠定了坚实的电力基础。
提前谋划强根基,“数智绿能”赋能保供电升级
事实上,惠州供电局对十五运会的保供电工作早已提前布局。为实现赛事保供电“零差错、零中断”目标,该局以“数智绿能”为核心抓手,提前半年对十五运会核心保电区域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从源头上提升供电可靠性。
改造过程中,惠州供电局重点攻克“赛事用电与其他负荷分流”难题,通过科学规划电力线路布局,实现赛事专用电力负荷与城市居民、企业日常用电负荷的有效分离,彻底避免因其他区域用电波动影响赛事供电。其中,智能分接箱改造成为一大亮点:改造后的智能分接箱可实时采集电流、电压、温度等电力运行数据,并同步传输至监控中心后台;后台系统通过智能分析算法对数据实时研判,一旦监测到数据异常,可第一时间触发预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排查、排除隐患,大幅提升电力故障的预警与处置效率。
与此同时,各类专业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也加入了保供电队伍。此类高科技设备搭载高清摄像头、测温仪等各类巡视设备,能够实时高效收集设备数据,并配合后台运用AI技术进行分析,推送异常数据交由人工跟进处置,实现保电工作的提质增效。
全域联动筑体系,绿色电能注入赛事“低碳动能”
为构建“场馆-城市”一体化保供电体系,惠州供电局不仅聚焦赛事场馆,更将保供电范围延伸至城市侧多个重要场所,全力保障赛事期间城市整体运行稳定。据了解,本次比赛共确定7个重要保电场所,涵盖1个兼具指挥功能的赛事场馆、3个交通枢纽、3家接待酒店、4个气象监测站点及1个食品专仓。针对这些场所,惠州供电局量身定制“一场所一方案”,明确保供电责任人和具体措施,确保每个环节电力供应“万无一失”。
为切实筑牢城市运转与赛事供电“双稳定”防线,惠州供电局在人员调配、物资保障与运维监测上多维发力,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一方面,统筹调配36人次专业电力保障人员、18台专项工作车辆,同步安排3台应急发电车进入“全天候待命+即时响应”状态,确保极端天气或突发状况下,能快速完成电力补给与故障处置;另一方面,针对覆盖核心保电区域的85条供电线路、17座变电站,启动24小时不间断巡查值守机制,通过实时采集电网负荷、电压、电流等运行参数,动态排查线路隐患与设备异常,确保各类风险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化解,为“双稳定”筑牢坚实电力屏障。
尤为亮眼的是,绿色电能正为这场体育盛会赋予鲜明的“低碳底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惠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600万千瓦,占全网装机比重高达84.9%。这些散落于惠州城乡的太阳能、风能等绿色电力资源,依托智能化电力调度系统,被精准高效地输送至十五运会赛事场馆及城市核心区域,不仅大幅提升城市电力“含绿量”,也为十五运会低碳、环保举办提供有力支撑,让赛事在绿色清洁的电力保障下顺利推进。
接下来,随着十五运会其他赛事的陆续开展,惠州供电局将继续坚守保供电一线,持续优化保供电措施,以更严标准、更实作风、更优服务,全力保障赛事期间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为十五运会的圆满成功举办贡献“电力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蒋立涛 王翎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