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岭村田园风光。

碌鹅节现场,大厨们同场竞技。
漫步沥林镇,工业园区内机械轰鸣与荔枝林间蝉鸣交织成曲,现代产业脉搏与千年鹅乡文韵相得益彰。近日,2025年全国千强镇榜单权威发布——这座毗邻深莞的惠州“西大门”小镇再度登榜,以第518位的排名连续三年跻身这一代表中国镇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权威榜单,并稳居惠州市首位。
这份“三连登榜”的成绩单,绝非偶然——它是沥林镇在新征程上主动抢抓机遇、突破发展瓶颈的生动注脚。从过去聚焦工业的传统强镇,到如今包揽“全国千强镇、镇域经济500强、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的“四榜提名”魅力新城,沥林镇紧扣“百千万工程”部署,通过产业提质激活经济引擎,以文化赋能重塑城镇品格,靠生态焕新厚植绿色底蕴,在城乡融合发展赛道上跑出“沥林速度”,书写着镇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锚定实体经济,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走进位于沥林镇的中通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为项目的最终投产加速冲刺。这样的火热场景,在沥林并非个例。2025年上半年,沥林镇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8.41亿元,同比增长11.7%,在仲恺高新区排名第二。
“数据的背后,是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结果。”沥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恺介绍。1至8月,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1.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高达19.5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5.9%,凸显出强劲的工业基因和发展后劲。
“引进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一理念在沥林已深入人心。截至目前,沥林累计引进重点项目42宗,其中在建17宗,已投产25宗,该镇共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0宗,其中1~8月新入库工业投资项目7宗,新增计划总投资17.45亿元。这些不断涌入的“新鲜血液”,为沥林经济总量的攀升与质量的变革注入了不竭动力。
沥林的雄心,不止于当下的数据。其底气,源于得天独厚的战略区位。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等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下,沥林作为“西大门”的通道效应和枢纽价值正加速释放。特别是随着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建设推进,沥林已从传统的产业配套区,跃升为创新要素集聚的核心区之一。2023~2025年,沥林连续三年入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同时,2023~2024年连续两年入围“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四榜提名”镇,并先后获得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广东省专业镇建设镇、广东省基层统计“7个一”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激活两大优势潜能,拓宽镇域振兴“新路径”
如果说强劲的产业是沥林镇的“硬实力”,那么,源自本土、精心培育的特色产业,则为这座岭南小镇增添了别样的“软实力”与烟火气。
“碌鹅要讲究火候,酱汁要浓郁入味……”在第十二届沥林镇碌鹅节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39位大厨同场竞技,锅铲翻飞间,香气四溢,吸引了数万游客驻足品尝。这场已连续举办十二年的美食盛会,早已演变为一个强大的“文化IP”。
“我们坚持‘以鹅为媒、以节兴产’,目标是构建‘节庆+产业’的发展模式。”张恺表示。通过节庆,沥林不仅弘扬了传统烹饪技艺,更成功地推动碌鹅从“特色美食”向“富民产业”升级。2023~2024年,沥林高规格连续举办两届碌鹅节,并联动11个城市的餐饮协会,成立了“大湾区碌鹅产业发展联盟”。同时,与惠州学院、惠州市仲恺技工学校等搭建校地共建平台,为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人才化提供了坚实支撑。据统计,节庆单日可带动消费超百万元,沥林碌鹅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沥林的荔枝产业同样风生水起。“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必须在‘线上+线下’两个战场同时发力。”沥林镇党委副书记阳青祝介绍,线下,镇政府搭建集中供销平台,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荔枝交易市场,与本地龙头企业签订包销协议,由“强村公司”统筹对接散户购销,日均收购量超万斤。线上,联动高校团队驻村直播,销售额达20余万元;镇党委书记化身“带货主播”,为沥林荔枝宣传代言;依托邮政网购平台上架产地荔枝,形成多维销售矩阵,通过系列举措推动特色产业从“有名气”向“有效益”跨越。
更重要的是,沥林荔枝正在告别“初级农产品”的标签。通过打造“将军绿”品牌,并与食品加工企业深度合作,开发出荔枝干、荔枝酒、荔枝果酱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2025年,沥林荔枝总销量达5000吨,创收超5000万元。这颗古老的“红果”,真正变成了带动乡村振兴的“增收密码”,让农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聚焦“百千万工程”,绘就品质提升“新画卷”
走进沥林镇中心,一座融合岭南风韵与现代设计的圩镇会客厅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是展示沥林历史文化的窗口,更是一处功能完善的惠民空间。从墙上的碌鹅主题壁画到灵动的鹅形装饰,“鹅”元素巧妙融入每个细节,无声诉说着这座“鹅乡”的独特魅力。
“我们邀请省规划设计院团队,立足沥林产业特色与文化底蕴,对全镇建设规划进行了系统性优化。”沥林镇人大主席吴略介绍。近年来,该镇以美丽圩镇“七个一”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沥林片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瞄准主街环境提升、镇域门户形象塑造、打造圩镇生态休闲空间、改善道路环境秩序等四大重点板块精准发力,让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沥林各村正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振兴之路。君子营村的“紫芸里·星野田园”项目由强村公司与专业团队联手打造,自7月运营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次,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泮沥村则靠着小小的红头葱闯出了大市场,持续推动创盈项目落地,预计2025年村集体收入较2023年增加50%。企岭村通过全域环境整治,整合乡村KTV、农家乐等资源打造乡村样板,配合银岭桥建设,积极承接银瓶山旅游辐射,随着佳本银瓶度假村、企岭荔枝风味饮品、蓝莓种植等项目陆续落地,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
乡村的蜕变不仅体现在产业振兴上,更书写在绿水青山间。总长12.6公里的“荔林古韵·鹅乡新象”美丽乡村走廊,将散落的村落串珠成链。这条融合“生态+文化+旅游”的风景线正在实施32个提升项目,致力打造都市近郊生态旅游新地标。
沿X204线-丹溪路-君子营村一线,已完成“三线”下地约4.5公里,村巷村道捆扎规整约2公里。“我们精心打造‘一路繁花,绿富同兴’景观带,通过特色植物配置让每段道路独具韵味。”阳青祝表示,风貌提升工程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显气质。这种变化正吸引着年轻人返乡创业,企岭村青年小张准备回乡开办民宿:“环境变美了,发展机会多了,我们都愿意回来发展。”
发展的同时,沥林镇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构建“网格员+调解员+法律顾问”联合调解机制,民事纠纷调处成功率高达100%。通过“3+N”调处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当天处理、事后专人跟进。今年以来,各项警情数据大幅下降,治安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沥林镇将继续锚定“重塑工业重镇、打造活力沥林”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这个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千强镇的活力之地,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仲恺谱写千亿高新区发展新篇章贡献沥林力量。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陈祎率 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