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音乐会现场。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谢慧聪 蓝浩皓 摄
惠州日报讯 (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谢慧聪 蓝浩皓)9月28日,惠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由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与惠州市风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爱与希望同行——点亮生命的旋律”2025残疾人公益音乐会温情开演。这场以音乐为纽带的公益活动,不仅为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工作者送上中秋国庆双节祝福,更将音乐疗愈的温暖力量融入残疾儿童康复进程,向社会传递出关爱残疾人群体的满满正能量。
此次音乐会紧扣“展现残疾群体积极风貌、唤起社会广泛关注”核心目标,精心编排13个节目,涵盖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手语舞等,既有专业人士的精彩演绎,也有残疾儿童的勇敢亮相。开场环节,惠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教师团队以合唱《世界赠与我的》拉开序幕,深情歌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舒缓旋律更给在场残疾儿童带来心灵慰藉。
随后,各类节目轮番登场,每段旋律都成为疗愈载体。《灯火里的中国》歌曲演唱配合钢琴伴奏,悠扬的曲调唤醒残疾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视力残疾人老师用古筝演绎《平湖秋月》,指尖流淌的传统音韵,在提升孩子感官专注力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独特的音乐感知渠道;惠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带来的钢琴独奏《如愿》,细腻旋律中蕴含希望的力量,激发残疾儿童面对康复挑战的勇气。
紧接着,《半身雪》《小美满》等钢琴四手联弹串烧节目轮番登场,将现场气氛推向小高潮。这种互动式音乐表演,不仅让残疾儿童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更通过节奏与旋律的变化,锻炼他们的听觉记忆与反应能力,是音乐疗愈中“互动康复”的生动实践。独唱《美丽的心情》活力满满,用欢快节奏调动残疾儿童的情绪;钢琴与古筝跨界合作《但愿人长久》、钢琴与葫芦丝合奏《青花瓷》,多元乐器组合丰富了残疾儿童的感官体验。
现场最令人动容的是五岁的余嘉豪小朋友带来的钢琴表演《热情西班牙和乡间拾趣》。稚嫩指尖在琴键上灵活跳跃,不仅展现出他非凡的音乐天赋,更印证了音乐疗愈对儿童肢体协调与专注力的提升作用。此外,惠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教师及儿童共同呈现的《非洲鼓表演》,以明快节奏锻炼肢体协调性;手语舞《爱》将音乐与肢体表达结合,为残疾儿童搭建了“无声却有情”的沟通桥梁,进一步拓展了音乐疗愈的形式。
音乐会在钢琴伴奏与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熟悉的旋律里,爱国情怀与节日喜悦交融,残疾儿童、家长、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高歌,歌声中满是对祖国的祝福,也凝聚着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与支持。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是残联工作的重点领域。”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累计为8000多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目前全市在训残疾儿童达1716人。为了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接下来市残联将不断探索优化康复模式,积极开展医康教一体化康复模式,加大音乐、绘画等艺术载体在儿童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力度,持续推动音乐疗愈与康复工作的深度融合,让更多残疾儿童在旋律中收获力量,点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