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美食展示。
9月29日至30日,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烟火升腾、香气弥漫,惠州市第三届职业技能系列大赛——2025年“粤菜师傅”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暨惠州市“粤菜师傅”厨艺技能大赛和惠州市国庆美食嘉年华活动在此举行。
厨艺竞技展风采
“粤菜师傅”厨艺技能大赛以“传承技艺、创新风味”为核心,设置“粤菜名厨组”与“粤菜新秀组”两大组别,聚焦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两大职业技能项目展开专业角逐。参赛阵容既有来自全市酒店、餐饮企业从业三年以上的资深厨师,也有职业院校粤菜烹饪专业的在校学生,不同资历的从业者同台竞技。
比赛现场,灶台前热油翻滚、案板上刀声起落,选手们将东江流域特色食材化为舌尖艺术品。传统菜式中,古法盐焗鸡金黄油亮、皮脆肉嫩,尽显粤菜本味精髓;创新作品里,融合本地梅菜进行创新工艺的特色菜品香气浓郁。如意将军骨、惠州梅菜焗虾、东江玫瑰盐香鸡等创意菜式陆续出炉,兼具风味与颜值;中式面点赛场,象形莲雾包、刺猬包、小鹿酥、天鹅酥、红薯包等作品惟妙惟肖。
经过精彩比拼,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烹饪专业大二学生林铭涛,凭借一道“柚子酥”,成功夺得新秀组中式面点师项目冠军。谈及作品创作思路,林铭涛表示,柚子是当季水果,“要还原柚子的形态,酥皮必须足够宽大才能完整包裹,保证成品饱满好看”。赛后他坦言,此次参赛学到了诸多课堂外的烹饪技巧,对个人厨艺提升帮助极大,未来将继续深耕烹饪领域,探索更多“惠州风味”的创新可能。
惠州市华达技工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王玉仙,则以创新作品“象形芭乐”获优胜奖。为精准还原芭乐的形态与色泽,她赛前查阅大量芭乐图片;制作中,最具挑战的是还原芭乐切开后的果肉纹理,“光是调试天然色素比例、把控制作温度,就尝试了十多次。”
“无论是中式烹调还是中式面点,本届大赛作品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裁判代表卢炳书在赛事总结中高度评价,大部分选手发挥稳定,不仅展现了惠州粤菜师傅的精湛技艺,更以“传承与创新并举”的表现,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大赛涌现的诸多创新成果,既彰显了惠州粤菜从业者的扎实功底,也为地方烹饪技艺传承与餐饮行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赛事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成绩优异的职工选手被授予“惠州市技术能手”称号,同时可获颁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符合条件者更可晋升技师等级。
美食和文旅深度融合
9月30日,国庆美食嘉年华启幕,让墨园村的热闹氛围再上一个台阶。现场不仅集中展示“粤菜师傅”厨艺大赛的获奖作品,更精心打造七桌特色宴席——东坡家宴、东江非遗客家宴、梅菜宴、海鲜盛宴、龙门宴、芙蓉宴、横沥本地风味宴。每一桌宴席都承载着惠州的饮食文化记忆与地域特色,让市民游客直观感受“惠州味道”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
活动设置特色美食展区、非遗展示区与手信文创区三大板块:特色美食展区汇聚本地风味小吃与创意美食,满足游客味蕾需求;非遗展示区与手信文创区里,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产品相映成趣,让游客在品美食的同时,沉浸式体验惠州非遗文化与民俗风情。现场市民游客穿梭其间,或驻足观赏、或品尝美食、或选购文创。
此次活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惠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采用“技能竞赛+美食体验”的创新模式,既为“粤菜师傅”搭建了技艺交流、风采展示的平台,也通过挖掘本土烹饪人才、推广特色美食,推动美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粤菜文化成为连接城乡、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要求,深化“粤菜师傅”工程建设,一方面持续完善技能培训与竞赛体系,培育更多优秀粤菜人才;另一方面推动惠州美食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技能赋能乡村振兴,以文化助力高质量发展,让粤菜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大光彩。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实习生张荟婷 通讯员徐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