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农民画惠州合江楼金秋展开展

13米《非遗里的龙门》长卷首展

2025年10月0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市民在合江楼欣赏《非遗里的龙门》长卷。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市民在合江楼欣赏《非遗里的龙门》长卷。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10月1日,惠聚美好·多彩岭南——龙门农民画惠州合江楼金秋展开展,50余幅龙门农民画代表作展现岭南多彩民俗风情,农民画旗袍秀、舞火狗表演等互动体验彰显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被誉为农民画版的“清明上河图”《非遗里的龙门》龙门农民画长卷更是首度展出。展览从10月1日开始,持续至12月20日。

七位画家历时半年创作长卷

画入旗袍,随风起舞,曼妙的舞姿演绎流动的画卷。一场赏心悦目的龙门农民画旗袍秀,拉开了龙门农民画惠州合江楼金秋展的序幕。

这是一场展示龙门农民画非遗艺术魅力的成果展,展览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龙门农民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发展脉络。

龙门农民画第一代画家代表谭池发的《风谷》《淋菜》等作品,展现这项乡土艺术迸发的热情;王汉池作品、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色彩丰富,夸张变形,体现传统美术的魅力;广东“百千万工程”主题画《万紫千红百业兴》,展现“百千万工程”的喜人成果和生动景象……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作,彰显龙门农民画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新韵。

值得注意的是,龙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出品,黄伟平、廖锦锋、梁彩欢、骆雪芳、罗秀芳、刘少夏、苏晓明七位画家历时半年创作的《非遗里的龙门》龙门农民画长卷首度面向公众展出,将舞火狗、做棚、上灯等民俗,龙门农民画、虎头花灯等传统美术,醒狮、春牛舞、舞龙、出凤等传统舞蹈,织带仔、造纸、盒箩、酿酒等制作技艺,米饼、胡须鸡、大笼糍、西溪笋等非遗美食,串珠成链于13米画纸之上,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山川景致清新宜人,堪称一幅农民画版的“清明上河图”。

展览设置农民画互动体验区

龙门农民画植根于乡土,以饱满的构图、明快的色彩,质朴而真诚地描绘着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是岭南民俗文化的生动印记,于2015年入选惠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门农民画先后在国内外多个城市举办展览,并进入北京奥运村、登上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舞台,受到广泛欢迎。

为了让艺术更加可触可感,展览设置了农民画互动体验区与特色打卡点,并精心安排了农民画旗袍秀、舞火狗表演、《舞火狗》宣传片发布、非遗手工作坊、非遗巡游等精彩节目,推动传统与现代深情对话。

惠州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惠州正全面推进西湖及周边区域优化提升工程,系统实施古城的保护与活化工作。惠聚美好·多彩岭南——龙门农民画惠州合江楼金秋展,正是以生动的文化实践呼应古城更新的有力举措。

龙门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非遗里的龙门》龙门农民画长卷主创黄伟平表示,龙门非遗资源的丰富多彩,龙门农民画作出其中一项传统美术,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活力。“期待着大家国庆中秋长假来看画展,一起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传承非遗。”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