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斌。受访者供图
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带领团队创新攻关、投身各类社会活动……回到惠州工作近两年来,清华大学博士、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心理教师陈斌的生活充实而忙碌,“惠州不仅是一座宜居之城,更是干事创业的热土。在这里,只要勇于追梦,每个人都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90后”陈斌的人生充满坎坷与挑战。7岁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12岁失去行走能力,在父母的坚定支持下,他从未放弃努力,一路拼搏考入清华大学。2023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陈斌回到家乡惠州,于当年12月成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一名心理教师。
到学校工作一个月后,陈斌提出了建设积极心理工作室的想法。这一设想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专门腾出了一间办公室,将其设立为“陈斌积极心理工作室”,并争取到市总工会的相关经费支持,购买相关仪器设备,全力为陈斌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搭建平台。
依托这一平台,陈斌和同事们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三大板块内容,打造覆盖成长全过程的心理素质拓展体系,服务广大青少年、家长、技能人才和特殊人士等。最近,“陈斌积极心理工作室”与惠州市惠新学校开展合作,为未成年人的矫治教育提供个案服务和支持方案,共同构建心理健康防护体系。
作为学校“积极心理研究青年创新团队”的负责人,陈斌参与了省市多个心理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致力于将学术研究转化为能够切实服务社会的应用成果。同时,积极践行“以赛促学、以创促教”的理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10月11日,广东省2025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获奖作品公示,由陈斌指导的《把压力调成震动模式》作品拟获一等奖。
除了教学和科研,陈斌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今年9月,他受邀担任惠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宣讲大赛评委。评审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医疗及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同仁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的执着与担当,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为提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贡献力量的信心。
陈斌将逆境转化为前行力量的故事,已成为一股激励人心的正能量。今年初,他获评“广东好人”。“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认可和鼓励,也是一种鞭策。”陈斌表示,将在探索心灵、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自身经历和专业知识,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给社会带去更多的光亮。
回到惠州工作近两年来,陈斌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与蓬勃发展活力。“惠州的城市友好度很高,人才政策越来越开放,干事创业氛围也非常浓厚。”陈斌说,相信在这片沃土上,每个人都能找到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