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植物园珍珠湖长出一片“水下森林”

通过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实现“水清草茂、鱼翔浅底”

2025年10月19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州植物园珍珠湖。图片由惠州植物园提供

惠州植物园珍珠湖。图片由惠州植物园提供

惠州日报讯 (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巫添辉)近日,走进惠州植物园的市民游客惊喜地发现,园区珍珠湖有一片2000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原来,惠州植物园珍珠湖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工程已于9月初完工,通过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打造“微生物-水草-贝类-游鱼”自然循环链,让湖水实现自我净化,呈现清澈见底、生机盎然的“水下森林”景观。

珍珠湖是惠州植物园的核心水景和亮点之一,湖名源于惠州四大名泉之一的“珍珠泉”。古籍记载明代已有此泉,因泉底时有水泡上涌似珠串而得名。

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惠州植物园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珍珠湖湖体水源以雨水汇集为主,加上湖体生态群落结构单一,水生生态系统脆弱,导致水质浑浊不清,水体无法达到观赏效果。为此,园区引入“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技术,从源头做好雨水截污,将原有湖体底质进行杀菌消毒、活化改良调节底泥的酸碱平衡,并通过种植四季常绿矮型苦草,营造“草甸型水下森林”。这些沉水植物就像一座立体水下森林,能有效固化底泥、降低氨氮、吸收营养盐,通过与藻类竞争光照与养分,抑制其繁殖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显著提升自净能力,同时也为鱼虾螺贝提供栖息家园,构建起更为完整的水生态链。

此外,园区还投放了水生动物、浮游生物及有益微生物,进一步丰富物种多样性,通过稳定食物网逐步营造“水清岸绿、水草萋萋、鱼翔浅底”的高品质水体景观。

游客入园可以看到,珍珠湖湖面点缀的睡莲与王莲增强了净水功能——宽大叶片可遮光抑藻、吸附悬浮颗粒,优美花叶更提升了湖泊的观赏价值。春夏花期,湖面宛如“水上花园”,与水下森林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一个功能与美观兼具的水生态体系。

记者了解到,珍珠湖新构建的生态系统已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今年8月17日至20日,惠州遭遇连续强降雨,珍珠湖在系统自净作用下,仅短短数日便恢复清澈透明、营养盐含量低、藻类不增殖的健康状态,充分验证湖水水体具备良好的抗干扰与自我恢复能力。

“珍珠湖水质已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湖水清澈见底,‘水下森林’郁郁葱葱,鱼影穿梭,莲叶田田。”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惠州植物园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欢迎市民游客走近珍珠湖,见证这场“水清草茂、鱼翔浅底”的生态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