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珞轩。

杨帖帖。

彭佳琦。
故事1
冯珞轩:与惠州共赴成长之约
“选择一座城,就是选择一种成长节奏;加入一家企业,就是选择一群同行伙伴。”今年7月,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冯珞轩入职汽车电子头部企业德赛西威,成为软件项目经理,用选择诠释“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中年轻人与城市、企业的双向奔赴。
早上8点30分许,德赛西威研发中心的办公室已渐显忙碌。冯珞轩坐在电脑前,指尖轻敲键盘调出车载显示屏项目的进度看板。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办公桌上,桌上摆放的“新人快速成长手册”旁,还贴着他手写的项目关键节点便签,细节里满是职场新人的专注与干劲。
“毕业后选择来惠州,不是偶然而是综合考量后的‘双向奔赴’。”谈及择业初衷,冯珞轩坦言,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既能便捷承接湾区产业协同、资源流动的发展红利,叠加广东“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浪潮,“对我们年轻人来说,这正是乘势而上、实现职业价值的好时机。”
德赛西威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稳居前沿,服务全球80多家车企。“公司对新人的培养体系最打动我。”冯珞轩说,入职后有“一对一导师”帮他适应节奏,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清晰晋升路径,无论走技术、管理路线还是跨部门发展,都能找到明确方向。更值得期待的是,德赛西威正推进全球化布局,在新加坡、德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未来有机会带着技术走向世界,这对想拓宽视野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平台”。
如今,冯珞轩在德赛西威的工作步入正轨,参与的项目也在顺利推进。“惠州的机遇与德赛西威的舞台,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表示,在“百万英才汇南粤”的东风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像他一样,选择扎根南粤、逐梦湾区。为此,他也向全国优秀学子发出诚挚邀约:“来惠州就业创业,与这座城市共赴成长之约。”
故事2
杨帖帖:惠州有山有水有机会
“网上说惠州山水秀丽、宜居宜业,选岗时我便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里,现在看来,这个‘赌注’下对了!”惠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调生杨帖帖,笑着向记者分享了她来惠州三个月的真切感受。这位来自浙江温州、毕业于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职场“新人”,用亲身经历印证了惠州对人才的吸引力。
今年7月,杨帖帖带着校园的青涩与对基层工作的憧憬,入职惠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信访岗位。刚从“象牙塔”步入“职场”,缺乏工作经验的她,面对群众诉求倍感压力。“总怕自己答不好群众的问题、办不好业务,心里没底。”但这份焦虑很快被身边人的温暖化解,“同事和前辈们特别热心,业务流程、沟通技巧都手把手教我,帮我梳理思路,让我很快找到方向。”
为尽快胜任岗位,杨帖帖也主动给自己“加压”,打磨能力。惠州的包容与温度,更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来到惠州就是惠州人”的氛围,让她丝毫没有“外地人”的隔阂感。下班之后,她常逛水东街,在古街烟火里感受城市活力;沿着红花湖绿道骑行,任清风拂面享受自然;登上高榜山俯瞰全城,看楼宇与山水相映。“每处风景都很惬意,生活幸福指数特别高,才来三个月,却像住了很久,现在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
对于未来,杨帖帖有着清晰且坚定的规划,“我希望能在惠城长久扎根,把专业所学和理想抱负融入工作,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惠州发展出一份力。”真切感受惠州美好的杨帖帖也向更多优秀人才发出邀请:“惠州不仅有好看的山水、舒适的生活,更有包容开放的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相信大家来了之后,一定不会失望!”
故事3
彭佳琦:惠州发展未来可期
“惠州很多人都讲普通话,感觉到很亲切,一下子就融入进来了。”在博罗的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新品导入工程师彭佳琦一边专注于材料性能测试工作,一边向记者分享入职后的感受。今年7月,彭佳琦正式加入惠州锂威以来,短短三个月便坚定了扎根惠州的决心。
彭佳琦的老家在湖南,是武汉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化学专业的硕士。谈及选择惠州的缘由,彭佳琦坦言,入职前他曾收到其他城市企业的优厚邀约,但综合考量后,最终选择惠州锂威。“早就听亲友说惠州是宜居宜业之城,实地了解后发现,这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网络便利,毗邻广深莞的区位条件,既利于承接产业外溢,又能依托自身扎实产业基础培育新动能,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更让他心动的是,惠州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与自己的化学专业高度契合,“在这里能更好地实现专业价值,未来可期。”
彭佳琦介绍,公司为新人量身定制了培训计划,涵盖企业文化、行业知识、岗位技能等多个维度,还配备专属导师开展一对一带教。得益于系统培训,彭佳琦迅速适应岗位,目前已深度参与公司新品研发导入环节,在生产工艺适配等工作中,精准结合化学专业知识与新能源产业需求,逐步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彭佳琦的顺利成长并非个例。作为惠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惠州锂威长期聚焦锂电池研发与生产领域,近年来持续加大人才引育投入,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未来我希望扎根惠州,在公司的平台上继续深耕新能源领域,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也能为惠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彭佳琦说。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刘思颖
本组图片 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