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瑜为渔嫂开展直播培训。
阳光洒落在江面,渔家弥漫着浓浓烟火气。“姐妹们,入秋了,做个鱼茸羹真不错,在津头湖渔村,江鱼新鲜,不需要太好的厨艺就能煮得很好吃……”在惠城区江南街道七联村津头湖村民小组,“渔嫂”带头人吴美群架起直播器具,正将准备午饭的过程记录下来……借助“惠城村播”视频号,吴美群的渔家饭香飘进许多家庭,“会做饭的群姐”IP就此诞生,收获一众粉丝。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今天,乡村振兴的画卷正被赋予新的色彩。日前由惠州市、惠城区妇联指导的惠城区村播联盟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村播妇联”)宣告成立。这是惠城乡村女性拥抱数字时代的新阵地,标志着“她力量”将以AI为工具,以屏幕为田野,以流量为肥料,在“百千万工程”的落地和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播种新的希望。
把AI当成新农具,把流量变成新“肥料”
什么是村播?村播妇联能做什么?在江南街道七联村津头湖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30余名乡村直播行业妇女代表正在热烈交流。“村播,可以是会直播的村民,也可以是乡村内容的播放。”首届村播妇联主席刘葵介绍说,“成立村播妇联,是要让每一位姐妹能在‘娘家’的支持下,更自信地走向自媒体平台”。
刘葵将村播妇联定位为乡村姐妹的“娘家”,是一个让“会带货的渔嫂”“会讲故事的阿嫲”都能闪耀发光的平台。她敏锐地捕捉到时代赋予的机遇:当AI把专业门槛变成语音指令,她鼓励姐妹们把镜头对准家乡,把AI当成新农具,把流量变成新肥料,借助科技力量,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收入来源。
刘葵说,乡村女性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她们熟知农时、懂得乡情,她们的笑容真实动人,她们的故事鲜活生动。在村播妇联“诞生地”——津头湖村,越来越多的村妇、渔嫂、乡村歌王涌现,如何提升他们弄潮互联网的能力,将一个个村播IP联动起来?村播妇联成立后的首件事就是开展新媒体培训。村播联盟妇联副主席黄洁瑜以《姐就是IP——村里的流量女王:手把手教你打造个人IP》为题,结合鲜活实例分析、交流互动,传授如何发掘个人特色吸引粉丝,帮助主播提升直播效果和转化效率;技术达人姚志森向大家介绍AI辅助村播工具,并带大家现场实操如何用AI生成产品卖点文案。
计划打造成“三个家”
“‘惠城村播’试运行一个月收获不少好评和点赞。”刘葵介绍说,接下来会结合市妇联“农妇帮帮”品牌,带动更多留守村妇开展创业就业活动,让村播的活力和生命力更加旺盛。
据悉,通过整合各个乡村“她”博主的IP力量,未来将把村播妇联打造成“三个家”:“学习之家”,通过定期培训分享,实现“零门槛入门”;“互助之家”,在账号运营、货源渠道、设备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梦想之家”,让惠城的乡村好货走出村子,让惠城的乡村风景走向远方,用镜头讲好动人的“惠城乡村故事”。
“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让更多乡村女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收获更多关注和力量。”惠城区妇联主席陈燕说,村播联盟将逐步拓展合作范围,借助自媒体传播正能量故事,激发“她力量”新动能。
村播妇联的成立是惠城区妇联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两个覆盖”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接下来,区妇联将紧紧结合村播行业特点,链接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助力打造具有惠城特色的“妇”字号品牌,为惠城落实“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她力量。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蔡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