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常常“回家” 国企情暖万家

大亚湾区国资金融机构党委深入实施“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

2025年10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你们来了,真好!组织的温暖比什么都珍贵。”日前,大亚湾西区街道锦惠社区94岁的老党员孔马良,紧紧握住前来探望他的年轻党员的手,眼角湿润地说。这样的暖心场景,正在大亚湾各个社区悄然发生。

自“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开展以来,在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的领导和区国资金融机构党委的组织下,惠州大亚湾城市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大亚湾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大亚湾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大亚湾区石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大国企的党员,陆续回到社区报到,定期上门慰问老党员,与社区党组织一起开展志愿服务,并利用国企专长为社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全区国企党员累计报到250余次,参与党员880多人次。

创新机制:保障服务落地见效

在“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推进中,大亚湾开发区国资金融机构党委指导下属国有企业党组织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做实党员管理服务,强化督导考核与闭环管理,落实“十项行动”,保障工程落地见效。

大亚湾石化投资集团下属绿色矿产公司构建“参与-评价-改进”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服务不走过场;大亚湾科创集团设专职联络员,让党员“沉得下、融得进”;大亚湾城投集团总结“精准画像+需求匹配”“资源整合+机制保障”“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三大经验,提升服务效率;大亚湾环境水务集团建立常态化沟通反馈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集团公司推进“和美网格”治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有了机制助力,党员们“回家”服务更有温度和力度。每逢春节、“七一”、重阳等节日,大亚湾石化投资集团党员上门看望老党员,送慰问、促膝长谈;今年春天,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集团公司“回家”党员在澳头街道中兴社区种下30棵桂花树,为社区居民带来一路芬芳;大亚湾城投集团的丁海燕等4名党员主动担任金湾花园小区楼栋邻里长,收集“墙面脱落”等问题,推动召开议事会解决困扰居民的问题,让服务接地气、见实效。

近期,面对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需求,大亚湾开发区国资金融机构党委及下属国有企业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6个基层党组织1900余人次党员干部,深入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清理积水淤泥、卫生死角,并同步推进环境消杀与防蚊防疫宣传,共筑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今年8月初至今,全区国有企业党组织共开展爱国卫生统一行动350余场次,组织疫情防控相关培训60余场次。

民生实事:专业赋能解难题

今年3月,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集团公司党员干部在西区街道美韵社区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有些低保户家中门框因年久失修,出现松动、变形的情况。该公司党总支迅速组织了一支专业小分队,携带工具和材料,帮助这些家庭修理好门框。

大亚湾石化投资集团的“回家”党员积极践行“敲门问需”,通过线上“和美网格四级联户”以及线下入户走访、村民座谈会等方式,深入霞涌街道晓联村收集民情民意。对晓联村径西村民小组反映的灌溉水渠及供水管道泄漏问题,“回家”党员迅速响应,推动灌溉水渠迁改扩建与供水管道改造升级。

同样的暖心实事,也在其他国企和社区上演。今年9月,大亚湾环境水务集团党总支在了解结对共建社区——西区街道新惠社区和蓝岸社区居民有清洗空调的需求后,便开展“党建引领践初心 空调清洗暖民心”为民办实事活动,组织“回家”党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为居民上门免费清洗空调。“提供的服务很贴心,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去了。”新惠社区凯南广场小区王奶奶高兴地说。

这正是“党员回家”的深层意义——通过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国企的专业资源、党员的人才优势,与社区居民的细微需求有效对接,变“服务”为“赋能”,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个个实际难题。

拓展领域:日常服务暖人心

除了紧急时刻的挺身而出,在日常服务的细微之处,大亚湾国企党员的暖心身影同样随处可见,尤其在今年夏日,一股股“橙色暖流”持续涌动:大亚湾石化投资集团的党员们积极参与文兴社区关爱新业态群体的志愿服务,向外卖骑手、快递员、保洁人员等户外工作者发放健康防护包;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集团公司的党员为外卖骑手、快递员、保洁人员送上凉粉;大亚湾科创集团党支部开展“致敬环卫工人”活动,让“城市美容师”感受到尊重与关爱;大亚湾城投集团党总支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将400余份防暑物资送到一线工作者手中……

“无论是紧急救援,还是日常服务,核心都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亚湾开发区国资金融机构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以更扎实的行动、更暖心的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陈卓 杨鸿任 陈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