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民政局创新体制机制“惠”聚为老服务动能

守护夕阳红 绘就幸福养老新画卷

2025年10月2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p>    我市目前已组建8支银龄志愿者队伍。</p>

我市目前已组建8支银龄志愿者队伍。

<p>    在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幸福食堂,长者可以方便地吃上热乎营养饭。</p>

在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幸福食堂,长者可以方便地吃上热乎营养饭。

<p>    第二届“惠幸福·银龄秀”比赛现场,长者们倾情献艺。</p>

第二届“惠幸福·银龄秀”比赛现场,长者们倾情献艺。

<p>    惠城区龙丰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举行重阳音乐会。</p>

惠城区龙丰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举行重阳音乐会。

重阳佳节,敬老情浓。值此重阳节来临之际,惠州市民政局以《创新体制机制“惠”聚为老服务动能》成功入选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为节日增添温暖底色。

10月14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发布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公布了94个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其中,惠州市民政局的《创新体制机制“惠”聚为老服务动能》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创新老龄工作机制板块)”。

这一全国性荣誉,是惠州市民政局多年来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生动体现。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是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市民政局不仅兜底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还推出了一系列普惠性、基础性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让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惠州,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出行,社区长者食堂提供热乎可口的饭菜,长者之家和养老服务中心活动丰富多样,政府出资统保的意外险为老年人增添一份保障,高龄津贴传递更多关爱……一桩桩一件件,都能让生活在惠州的老人,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社区长者服务站

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幸福镜头:走进惠城区龙丰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便能看到几位社区长者正在休闲娱乐,有的打牌,有的唱歌,有的下棋。墙上挂满了锦旗、长者亲笔书写的感谢信以及记录长者活动场景的幸福照片。

“长者之家精心安排了适合我们老年人的活动,我们在这里老有所乐。工作人员的付出,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大家心情都很舒畅。”李叔是这里的常客,几乎每天都来。

该中心社工李柳婷介绍:“龙丰街道长者照护之家采用乐活养老、自助互助和永续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了家门口的长者服务平台。”这里设有智慧养老展厅、书画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长者饭堂、安心小屋、医养室、日间照料室和康复理疗室,服务内容涵盖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长者能力评估、适老化改造、旅居休闲、家政上门等服务。“我们还可以为社区老人提供白天托管照料服务,之前接收了一位社区长者,他子女白天上班不方便照顾,就把他送到我们这里,下班后再接回去,就像社区的托老所一样。同时,我们还能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上门照护服务。”李柳婷说,他们还与街道的8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村委会联动,基本建成了“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政策解读:惠州积极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去年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地级市。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政府出资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此外,惠州还全力推动居家社区养老从“兜底”向“普惠”转型,构建社区支持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统筹政策、资金、场地等资源下沉至镇(街)和村(社区)。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养老机构35家,养老床位6126张;市和县(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家,覆盖率100%;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2家,覆盖率81%;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98个,县(区)、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已初步成型。

同时,市民政局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五大老有”目标,以社区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中因地制宜打造了八大为老服务场景,构建起安全守护、生活照护、医疗护理、精神关爱、智慧管理“五位一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祝屋巷未来社区为例,长者助餐服务依托社区幸福食堂,为不便做饭的老人提供优惠餐食;日间照料服务设置在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解决老年人白天无人照护的难题;居家上门服务由专业护理团队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老年志愿服务通过组建“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引导低龄活力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社区老年大学引入市老年大学在社区设置教学点,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多种功能室,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和精神交流的平台;适老产品体验店汇集各类适老产品,提供体验、销售、租赁、上门改造等多元服务。八大为老服务场景全场景打造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长者饭堂

托起老年群体“舌尖上的幸福”

●幸福镜头:每天中午11点后,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幸福食堂就热闹起来,周边老人三三两两前来有序用餐。

70岁的张叔叔和老伴是食堂的常客,当天他们点了两碗紫米饭、一份鸡肉、一份番茄炒蛋、一份汤和一份蔬菜。“这些总共27元,我们俩能各享5元优惠,只需付17元。”张叔叔说,他和老伴都有糖尿病,女儿嫁到深圳,平时家里就两人。“社区食堂太好了,省了买菜、做菜、洗碗的麻烦,也不用每天想着吃什么,价格实惠、味道也好,节假日还不休息。”社区食堂切实解决了周边长者的用餐难题。

◎政策解读:一顿热乎饭,丈量着社会关怀的温度。老年助餐服务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实际用餐难题,更串联起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份藏在餐盘里的关怀,正是“老有所养”最生动的体现。

近年来,市民政局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今年4月20日,市民政局印发《惠州市老年助餐服务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享受老年助餐优待对象由户籍老年人扩大至在惠常住老年人,鼓励服务机构对老年人给予每人每餐5元以上优惠。今年1-9月,全市撬动市场力量新增助餐机构37家,累计建成152家长者助餐机构,今年1-9月累计服务69.7万人次,比增55%,将温暖的民生关怀送到了老人的心坎上。

“银龄安康行动”

为老年人撑起意外伤害“保护伞”

●幸福镜头:今年5月,惠城区的罗阿姨被动物咬伤后前往门诊就医,自付780元医疗费。本以为这样的小额支出很难获得理赔,没想到“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很快为她赔付500元意外伤害医疗补贴。“这份保障太实在了!”罗阿姨的话语中满是惊喜与温暖。同样在6月份感受到这份保障温暖的,还有博罗县的李奶奶。她因意外摔伤导致颅脑损伤,住院治疗一个多月,个人承担了8900元的医疗费,一度让家庭感到压力。万幸的是,李奶奶也是“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项目的保障对象,不久便收到了2400元的理赔款。李奶奶的家属说:“这笔钱减轻了我们家的负担,也让老人安心做康复治疗!”

◎政策解读:惠州市“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项目,是由市、县(区)政府出资为惠州户籍老年人购买20元/人·年的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老年人个人无需付费,无需办理投保手续,符合条件者保险自动生效。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保险承保和理赔服务由中国人寿惠州分公司具体负责。

在保险期间内,惠州户籍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包括从外地落户惠州和在外地居住的惠州户籍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并因该意外伤害在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承保机构认可的其他医疗机构诊疗的,可申请理赔。主要包括意外伤害身故、伤残、医疗、住院津贴等方面保障。

政府统保对象如发生意外伤害,可拨打中国人寿全国联网服务热线95519或惠州市“银龄安康行动”服务专线400-999-1428报案,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2年内均可申请理赔。

近三年来,惠州市“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累计赔付2万余人次,赔付金额约1500万元,有效减轻老年人因意外伤害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龄津贴

传递对老年人的关爱

●幸福镜头:“我母亲已经83岁了,每月能领100元高龄津贴,已领3年了,老人家特别感谢政府发的‘红包’。”家住市区桥东街道荷乡社区的徐女士说,母亲80岁时就在街道办办理了领取手续。此后,每年进行一次继发认证就能续领。

◎政策解读:高龄津贴是惠州市政府针对

80周岁以上惠州籍老年人设立的福利政策。目前,全市有7.87万名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根据政策规定,80~8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90~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200元;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500元。此外,博罗县、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在市级发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津贴发放标准。

惠州市户籍且年满80周岁的老人,可凭本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和银行卡,到所在的村(居)委会申请办理高龄津贴。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津贴将按流程发放至本人的银行卡。高龄津贴当月申请,从次月开始发放。需要注意的是,高龄津贴并非自动发放,老年人或其家属每年需进行一次继发认证,首次申请成功的长者当年无需继发认证,但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1日至6月30日为继发认证时间段。今年,惠州市民政局联合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推出高龄津贴线上办理便民服务。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或其亲属通过“惠办事”等政务服务平台,可以全程线上申请高龄津贴,实现“一次不用跑”便民服务。

惠州市长者服务卡

便利老年人出行

●幸福镜头:“刷长者卡,想去哪儿,公交车免费坐到哪儿。”68岁的李叔随儿子在惠州定居,他平时喜欢出去走走,经常和老伴坐着公交车游览惠州各地。

◎政策解读:为便于长者出行,目前,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不限户籍),持惠州市长者服务卡可全程免费乘坐惠州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公交车。办理长者服务卡非常方便,申请人可以携带有效身份证明和标准一寸红底免冠彩色近照,到居住地就近的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中心等政务服务窗口申请,也可以通过“惠州通”微信小程序线上申请,实现“线上办理、足不出户、邮寄到家”。截至目前,惠州市长者服务卡的累计申办量已达40.6万张,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出行便利性与生活质量。

新时代“银龄行动”

发挥老年人智慧与经验赋能惠州发展

●幸福镜头:银龄志愿者王守山从2011年开始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月至少有一半的日子我都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十多年来,王守山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7400多个小时。王守山深情地表示:“我们虽然从原来的工作岗位退下来了,但干劲和热情从未减退。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让我们更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银龄行动’为我们搭建起这样的平台,让我们的退休生活更具意义和价值。”

◎政策解读: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惠州积极响应号召,今年4月底,惠州市老龄办印发了《惠州市新时代“银龄行动”实施方案》,计划通过4年时间,推动“银龄行动”机制健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在全市城乡社区普遍有效开展,让“银龄行动”成为我市老年人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目前,全市60岁以上志愿者注册人数近6万人,约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0%。老年志愿者活跃在教育、医疗、公益慈善和基层治理等领域。惠州组建了市、县(区)银龄志愿者队伍8支,通过搭建银龄人才信息库、开展主题活动、拓展参与渠道、提升管理水平等方式,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推动“银龄行动”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发展。

关爱困难老人

兜底保障+精准施策织密保障网

●幸福镜头:在惠城区下角机械厂宿舍,70多岁的苏阿姨有着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儿时因脊髓炎导致下肢残疾,行动不便的她,日常只能依靠一张板凳挪动身体。即便如此,她依旧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我现在还能自己照顾自己,做饭慢一点没关系,家里一直很干净,因为有工作人员每周都会上门来打扫,还会陪我聊聊天,这真是我最需要的服务了。”

聊天时,苏阿姨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乐观又健谈。她坦言自己是城镇三无人员,目前居住在亲戚家的房子里,“这些年,政府部门给了我很多帮助,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在此次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中,我市民政部门精准施策,不仅为苏阿姨量身打造了家庭养老床位,还持续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将温暖与便利送到家门口,实实在在解决了她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难题。

◎政策解读:2024年,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地区,成功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285万元支持,为养老服务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同年7月,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2024年惠州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两大核心目标:一是为全市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补助建设1142张家庭养老床位;二是为2142位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不少于6万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截至2025年10月11日,《方案》推进成效显著,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实际建设1380张,完成率高达120.84%;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覆盖2670人,服务总人次达101338次,完成率突破157.69%。专业照护服务顺利走进更多困难老人家庭,进一步强化了困难群体养老服务供给。

除推进《方案》落地外,市民政局还不断细化兜底保障措施,用贴心服务守护老人幸福。全面开展失能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摸底排查和每月探访关爱。广泛发动“双百”社工、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活动。全市为12800多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信息化关爱服务档案,每月探访率达到100%。压实责任,筑牢安全底线:明确分散供养人员监护责任,确保老人在衣、食、住、行、医疗及安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妥善照护。同时,建立常态化探访机制,工作人员定期走进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家中,重点了解其生活起居、健康状况、住房安全及监护落实情况,做老人身边的“安全守护者”。精神慰藉,温暖老人心灵:工作人员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老人的“心灵守护人”。他们通过拉家常、听心声的方式,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与情感陪伴,还积极引导监护人、邻里乡亲共同参与关爱行动,织密一张充满温情的关爱服务网。“物质+服务”,定制帮扶方案:推行“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在按时足额发放特困供养资金的基础上,积极联动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针对特困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量身定制“一对一”帮扶方案,常态化提供助医、代办、代购等贴心服务,让精准关爱真正抵达群众心坎。

一项项暖心举措,精准破解了养老服务中的难点与痛点,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从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的“老有所养”,到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老有颐养”,细微变化中,我市养老服务正迈入全新时代,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切实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与力量。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