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平半岛“门户城镇”稔山:

全力建设TOD新城 锚定“半岛中央服务区”绘蓝图

2025年11月2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p>    稔山镇交通便利,腹地空间在稔平半岛居首位,具有“枢纽”“腹地”优势。</p>

稔山镇交通便利,腹地空间在稔平半岛居首位,具有“枢纽”“腹地”优势。

<p>    稔山镇临海养殖业。</p>

稔山镇临海养殖业。

<p>    稔山镇沉香种植基地生产的沉香产品。</p>

稔山镇沉香种植基地生产的沉香产品。

<p>    位于稔山镇阿婆角的最美沿海公路。</p>

位于稔山镇阿婆角的最美沿海公路。

位 于稔平半岛西北部的稔山镇,是稔平半岛的“门户城镇”。这个有着千年历史、跻身广东省首批中心镇、定位惠东“县域副中心”的半岛“老大哥”,干劲十足,如今正瞄准高水平推进稔平半岛开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锚定“半岛中央服务区”的新定位,谋划四大工程,要把稔山镇打造为半岛产业和人才离不开的“枢纽”和“家园”。

日前,由惠州日报社、中共惠东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向海图强·听涛惠州湾”之稔平半岛乡镇行采访活动首站走进稔山镇,探访当地特色产业,挖掘该镇在海洋经济发展和稔平半岛开发建设中的新做法、新思路,以媒体之智助力我市高水平推进稔平半岛开发建设。

稔平半岛建设

发挥“枢纽”“腹地”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10月29日,惠州市稔平半岛开发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惠东县召开,提出要坚持陆海并进、高质量取向、从容建设、市县联动,确保高水平推进稔平半岛开发建设。

对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稔山镇自然要牢牢抓住。稔山镇曾于2019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稔山镇将以‘重塑中心镇风采,重返千强镇行列’为目标,来推进稔平半岛开发建设。”采访中,该镇党委书记何广雄为采访组解读稔山镇的独有优势和发展思路,“我们的独特优势可以用‘枢纽+腹地’来概括,这决定了我们不只是半岛的‘客厅’,更是‘服务心脏’。”

“枢纽”指的是交通优势。稔山镇拥有36公里黄金海岸线及稔平半岛核心交通网络,成为连接内陆与半岛的咽喉要道。广惠、沈海、惠深沿海三条高速公路在此交会,国道228线穿境而过,厦深铁路惠东南站坐落于此,构成了半岛对外连接的立体交通网。这些设施将稔山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紧密相连,为物流、人流、资金流的高效流动奠定基础。

“腹地”说的则是稔山在稔平半岛居首位的腹地空间。这里拥有16.3万亩山地、2万亩可利用浅海滩涂、3.4万亩耕地和1.6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64%。广阔的腹地和丰富的山林、耕地资源,是承接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的良好载体。

此外,千年历史赋予了稔山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里位于“全国象棋之乡”,拥有范和古村落等文化瑰宝,为其发展文化体验类经济提供了土壤。

基于这些优势,稔山镇设想了差异化发展路径:不走单纯的滨海旅游或能源工业路线,而是定位为“稔平半岛中央服务区”。

何广雄说,稔山将做好“服务赋能者”,即利用交通和腹地优势,为半岛的能源、旅游等产业提供总部办公、仓储物流、会展商贸等关键服务,扮演好“半岛心脏”的角色;做好“资源整合者”,依托自身丰富海洋资源,重点发展现代智慧物流和高端海产品交易,掌握区域定价权,打造区域性海产品集散枢纽;做好“文旅推广者”,让“全国象棋之乡”IP和范和古村落等文化瑰宝,激发出文旅新活力,促使稔山形成有别于单纯滨海观光的多元独特文化体验。

将TOD新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

在何广雄看来,交通是稔山镇最大的优势,也是该镇推进稔平半岛建设的最有力抓手。

“海、陆、空交通便捷:3条高速、1条国道、2条省道穿镇而过,还有厦深铁路惠东南站、范和港、亚婆角协孚码头;距离惠州机场仅38公里。”这份“家底”让稔山敢于提出“打造成为大湾区东部名副其实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

事实上,相关布局早已开始。2022年起,稔山镇就在积极对接惠东“双城一体”发展战略和TOD新城建设规划。

TOD综合体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为半径进行高密度开发,形成同时满足居住、工作、购物、娱乐、出行、休憩等需求的多功能社区。

此次采访中,稔山镇再次提出将惠东TOD新城建设作为稔山发展的“一号工程”和总牵引。“俗话说路通财通,结合TOD新城开发建设,我们要利用路网将‘交通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

何广雄说,一方面,要谋划接入“大动脉”,积极配合稔平半岛环岛高速建设,并争取互通接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厦深高铁与深汕高铁在惠东南站并线的“双高铁枢纽”辐射效应,围绕高铁站集中布局商务办公、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及高端人才公寓等,高水平规划建设一个集商务、商业、文化、娱乐、居住于一体的中央活力区。

在这个蓝图里,该镇还将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前瞻性规划开通从TOD惠东南站枢纽直达巽寮湾、双月湾等核心景区的“空中接驳”快线,以及环绕范和湾、考洲洋等景点的低空观光旅游线路。通过“高铁+低空”的无缝衔接将庞大的游客分流至各大景区,将稔山从交通枢纽提升为半岛旅游的综合服务门户和核心消费目的地。

海洋经济发展

做强“山海”文章,做优特色产业

面向惠州湾、背靠莲花山,山水在稔山镇交融。穿过蜿蜒山道,采访组一行驱车进入稔山镇中径村绿棋楠沉香种植基地,一股芳香扑鼻而来,陡峭的山坡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沉香树,走近看,许多沉香树已被人工钻孔并“结”出香来。这里种植着约12万棵绿棋楠,是稔山镇发展海洋经济的特色产业之一。

海洋经济还能从“山”抓起?是的。“温暖、湿润和稳定的海洋气候,为绿棋楠生长和结出高品质的香提供了上乘的天然滋养。”惠州市绿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远忠介绍,滨海丘陵地带是出产高品质沉香的理想种植地,在临海湿润气候条件影响下,这里产出的沉香品质上乘,市场认可度较高。该公司正打造从种植、加工到康养旅游的全产业链,助力当地打造“惠东绿棋楠之乡”特色品牌。

沿着海边公路,路过一片红树林,采访组来到稔山镇大埔屯村,海产品展销中心项目正在施工。这一占地约20亩、总投资3991万元的项目,将打造集展示展销、科普体验、线上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海鲜展示展销综合体,项目建成后预计提供250个就业岗位。

“项目将弥补专业市场空白,构建海产品市场标杆,提升品牌形象。”稔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海洋产业方面,该镇同时具备36公里的海岸线与近万亩海水养殖面积,目前正以“耕海牧渔”的现代化理念,依托高水位养殖等核心技术,实现聚“鲜”成“金”。

做强“山”的文章,打造“绿棋楠沉香”百亿级产业链;做优“海”的文章,构建现代海洋渔业与交易平台。“山”与“海”这两篇文章,是稔山在为半岛其他产业集群提供高端服务的同时,深挖自身独特资源打造的“人无我有”的特色优势产业。

优化交通赋能滨海旅游

特色滨海旅游也是稔山镇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重点。距离稔山圩镇30分钟车程的阿婆角片区,拥有稔山镇最丰富的滨海资源,地理位置也很优越,与大亚湾开发区霞涌街道相连,通过海湾大桥可实现10分钟到达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

“我们社区和周边村落拥有特色民宿、摄影基地、草坪露营、亲子乐园等多元项目,但相对零散,未形成完善的旅游路线。”阿婆角社区党委书记徐楚琪说。

稔平半岛开发建设的推进,也给这里带来了机遇。何广雄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启动国道228线惠东南站站前至阿婆角路段改建工程,打通连接高铁枢纽与阿婆角片区的核心通道;启动环“两湾”旅游公路阿婆角支线建设,为阿婆角片区约50万平方米土地的滨海旅游和康养社区开发释放巨大潜力。

近年来,稔山镇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拥有碧桂园、富力湾、合正东部湾等旅游地产和十里银滩、合正东部湾游艇基地等旅游景点,旅游热度持续攀升。该镇利用“红色资源+蓝色滨海”优势,发展文旅、康养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山海古邑”研学路线,将老坑红色资源、范和古色文化与沉香种植、滨海旅游串珠成链,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文旅福利”。

对话

“把家安在稔山,把心留在半岛”

在高水平推进稔平半岛开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围绕稔山镇发展思路、重点措施,惠州日报记者专访了稔山镇党委书记何广雄。

惠州日报:稔山镇将自身定位为“稔平半岛中央服务区”,目前在聚焦稔平半岛服务方面有哪些动作?

何广雄:我们不仅是稔平半岛的客厅,更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西大门”。我们瞄准半岛服务缺口,聚焦冷链物流、能源配套、总部经济等领域,主动承接深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溢出效应”,例如今年我们成功培育并纳统了恒璐(广东惠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同时,正在积极对接中海油商储库等数十亿级的重大项目,持续做大做强项目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能。

惠州日报:接下来,稔山镇在高水平推进稔平半岛建设中有何发展思路,有哪些具体举措?

何广雄:总体思路上,我们将彻底摆脱“通道思维”,锚定“稔平半岛中央服务区”定位,实施非对称发展战略。

具体的举措方面,我们将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第一是实施“枢纽引爆”工程。全力规划建设TOD惠东南站新城,打造集商务、商业、居住于一体的中央活力区,点亮“夜经济”,让过路客变成过夜客。

第二是实施“产业重塑”工程。构建“服务赋能+特色彰显”体系。对内,承接半岛能源、旅游产业的总部和配套服务;对外,主动承接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外溢,打造产业协作高地。同时,做强“码头经济”,一手抓亚婆角协孚码头的生产性服务升级,服务半岛能源产业;一手抓合正东部湾游艇码头的旅游功能释放,开通海上航线,串联半岛景点,打造“海上看稔山”品牌。

第三是实施“空间破局”工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争取政策红利,解决土地制约,保障中海油商储库、京东物流等重大项目落地。

第四是实施“品质立城”工程。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为总抓手,用“绣花功夫”建设好美丽圩镇“七个一”,为半岛开发打造高颜值的稔山“门面”。与此同时,全面提升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我们正加快卫生院住院楼建设,谋划复办优质高中,并集中力量谋划推进TOD惠东南站新城建设,为半岛能源、科技产业的高端人才提供优越的医疗教育配套和宜居环境,让他们愿意把家安在稔山,把心留在半岛。

未来的稔山,将不再是游客匆匆路过的“驿站”,而是半岛产业和人才离不开的“枢纽”和“家园”。

建议

惠州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用好TOD策略,打好组合拳 让“必经之路”升级为“必游之所”

稔山在稔平半岛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角色。其核心优势是交通枢纽优势,成为整个稔平半岛对接大湾区、辐射全国的“总开关”。

为此,要用好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策略,打出“引流-分流-留流”组合拳,把高铁站带来的巨大人流,有效地导入半岛并留在稔山。稔山不应仅仅是游客前往巽寮、双月湾的“过路地”,而应成为服务整个半岛能源、旅游等产业的“后勤总部”和游客体验半岛文化的“第一站”。

建议在TOD惠东南站新城设立半岛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从巽寮湾到双月湾所有景区的票务、咨询、交通接驳一站式服务,让游客出站即能轻松规划并开启行程。打造惠东特色展销窗口,集中展示和销售绿棋楠沉香、优质海产品、马铃薯等本地特色物产,让游客未到景区,先购特产,形成消费首站。发展特色餐饮、文化演艺等,让下午或晚上抵达的游客愿意为了一顿美食或一场体验而留下过夜,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打造“山海古香”精品游线,设计一条“惠东南站→范和古村(访古)→绿棋楠基地(闻香)→海产品展销中心(购鲜)→阿婆角(滨海度假)”的一日或两日游线路,用稔山独有的文化、产业和生态资源“拦截”游客,不能只做“二传手”。

稔山在稔平半岛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半岛的山海资源与大湾区的城市动能高效连接起来。稔山向海图强,关键在于能否利用TOD枢纽,将自己从地理上的“必经之路”,升级为功能上的“必停之地”和体验上的“必游之所”。

总策划 王昆发

总统筹 卓炬明 于泽 李朝荣 刘智慧

采访统筹 曾兴华 林奶花

文字采写 林奶花 洪鹊儿 赖金朗

图片摄影 王建桥 汤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