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市铺开。这是惠州市中医医院专家在龙门县龙潭镇中心卫生院为病人诊疗。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健康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始终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核心抓手。在11月26日播出的《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中,惠州市卫生健康局二级调研员曾劲与四家市级医院相关负责人共同围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主题,为市民答疑解惑。
当前,惠州拥有1家广东省高水平医院、7家三甲医院,26个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值得关注的是,全市住院次均费用实现连续四年下降,人均预期寿命达81.2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数据背后,是惠州医疗系统持续发力和创新的成果。
资源下沉
名医来到家门口
“我家住在惠东的吉隆镇,去市里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回很折腾。”节目中,惠东的钟先生拨通热线咨询,其父亲需做白内障手术,希望了解当地是否有合适的医疗资源。
这一问题恰好对应了惠州正在推进的医疗资源下沉举措。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王安回应称,该院与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是医联体合作关系,眼科是专科共建项目,每周都有眼科专家定期到当地坐诊和手术。钟先生只需预约即可在当地接受市级专家手术。
这种便捷就医的背后,是惠州着力构建的分级诊疗体系。曾劲介绍,惠州正以深入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在政府主导下,将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疗机构‘打包’形成协作共同体。”曾劲解释,今年6月,惠州印发实施方案,决定在惠城、惠阳、大亚湾和仲恺4个区开展试点,目标是实现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等“六个统一”管理。目前,惠城区已启动项目,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牵头与10家医疗机构构建一体化服务网络。惠阳区也在积极筹备。
与此同时,“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民生实事项目也在全市铺开。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永忠透露,仅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12个乡镇,就设立了名医和名中医工作室,选派了9名市名医和12名省、市名中医进驻,致力于把心血管、妇产儿科等专科打造成市、县级重点专科。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祝刚补充,市中心人民医院承担了全市基层医生的慢病诊疗能力提升培训任务,过去一年多跑遍我市各县区,开展30场专题培训,为超过2500名基层医生“充电赋能”。
智慧医疗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我是咱们医院的老病号了,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但每次复诊拿药都得专门跑一趟医院,我家住得又远,来回实在不方便。”节目中,一位慢性病患者的求助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对此,李王安建议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复诊。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已覆盖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在线复诊、检查检验、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到家等全流程服务,并支持医保结算。
曾劲解释,互联网医院是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部分常见医疗服务延伸至线上的服务平台。它严格限定于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患者,而所有初诊患者仍需前往实体医院就诊。
“从‘线下跑腿’到‘线上操作’的转变,真正做到了‘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曾劲表示,目前全市已有11家涵盖综合、中医、精神卫生等专科的互联网医院投入运行。去年全市互联网医院诊疗量约为13万人次,而今年1至10月已增至约32万人次。
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尤为亮眼。祝刚介绍,该院互联网医院已开通“图文咨询”和“在线复诊,药品到家”服务,已有62个科室、588名医生在线提供服务,累计完成近3.5万人次线上服务,寄出近2500张药品处方。祝刚透露,医院即将推出“线上开检查检验单”服务,首批上线25项高频检查项目,患者在家就能免费开单,省去排队挂号和找医生开单环节。
对于精神科等特殊专科,互联网医院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质控办主任王丽辉表示,该院已开通精神科专业“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服务”,但限于病情稳定的复诊患者,不适宜初诊和急、危重症患者就诊。
人文关怀
已有医院上线公益陪诊服务
在提升医疗技术的同时,惠州各医院还注重将人文关怀融入服务细节。
针对老年人就医不便问题,李王安介绍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便民措施:“65岁以上长者可通过在线预约享受公益陪诊服务,届时将有志愿者全程陪同老人,提供贴心引导。”该院还推行“预住院”模式,可一站式完成入院前检查及手续办理;住院期间,部分科室配备智慧病房与免陪护照护服务;出院时提供“床旁结算”服务,无需离开病区即可办理。
中医药服务的便民创新也令人印象深刻。刘永忠表示,为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负担,市中医医院提供中药代煎及省内免费快递到家服务。“2024年为近14万人次患者代煎中药,累计煎药超78万剂。”
针对“上班族”看病难问题,惠州各医院推出特色服务。例如市中心人民医院开设夜间门诊,工作日18:30~20:30接诊,覆盖中医科、肿瘤内科等科室。市中医医院则将夜诊时间延长至21:30,提供推拿、针灸等服务。
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惠州构建了扎实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王丽辉介绍,惠州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12356)今年1月至10月累计接听来电6170人次,其中儿童青少年1199人次;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五进”活动,今年已开展95场次、现场服务1.5万余人次。
特别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了惠州市首家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打造“评估—诊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
政策托底
推出医疗服务十大便民举措
惠州医疗系统正通过“医疗服务加减法”推出十大便民举措,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做“加法”、在减轻就医负担上做“减法”。
曾劲介绍,这些举措包括加强便捷出行引导服务,减少就医交通压力;加强检查检验提速服务,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加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量,减少重复检查检验等。“这周我们还将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措施。”
惠州还通过一系列民生政策,筑牢健康底线。
记者获悉,对于困难群众的白内障治疗,惠州卫健与民政部门合作开展专项复明项目,主要面向全市患有白内障的困难群众,对因手术费用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救助。“今年已成功救助80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4.4万元。”
在育儿支持方面,从今年1月1日起,惠州将为本市户籍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符合条件的孩子每年可获3600元补贴,按年发放。市民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的“育儿补贴”小程序或“粤省事”平台在线申请,也可到孩子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现场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疗技术领域,惠州取得重大突破。例如代表肿瘤放疗“天花板”的重离子技术已落户惠州,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26年可开展临床试验。此外,惠州已全面展开临床重点专科均衡建设工作,首批遴选15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进行培育。这些努力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市域内住院率达93.6%,较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市民对本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持续提升。
随着各项举措深入推进,惠州群众将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病有良医”正在成为现实。
惠州医疗系统 十大便民举措
1.加强便捷出行引导服务,减少就医交通压力
2.加强检查检验提速服务,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3.加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量,减少重复检查检验
4.加强手术快速康复全流程服务,减少术后康复时间
5.加强门急诊便民服务,减少患者就医困难
6.加强诊间智慧支付服务,减少患者支付环节
7.加强住院陪护服务管理,减少家庭陪护成本
8.加强床旁健康教育服务,减少健康知识盲区
9.加强儿科诊疗环境建设,减少患儿就医恐惧
10.加强医务社工志愿服务,减少患者就诊难题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