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要考驾照?实在是太超前了!

2023年09月14日小惠同学三味书屋
字号:T|T

交通安全不只是遵规守法,它还是一种文明,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代出行的礼仪和现代交通规则有什么联系吗?一起来看看。

守规则

如今开车上路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没错,就是考驾照!其实“驾考”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

古人“驾考”可比现在难多了,古代的驾车技术被称为“御术”,基本内容为“五驭”,简单来说,想要顺利拿到驾照,需要掌握以下5种驾车技巧:

鸣和鸾:驾驶马车,要让车上的铃铛声悦耳。

逐水曲:沿着弯曲的河岸快速通过,不能掉进水里。

过君表:遇见天子要行礼。

舞交衢:过交叉路口,不能乱了节奏。

逐禽左:驱车打猎,要从左边射获。

名字挺文艺,实际上难度很大啊!

讲文明

开车在路上行驶时,要注意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车辆不能超员;车辆不能超速。在古代,根据《唐律》,超速超载,是要被打屁股的。这可不是开玩笑,在没有公事缘由的情况下,在街道、小巷中快速驾马或驾车的,要被处以竹板或荆条抽背的处罚,起到警示和规范自身的作用。

懂礼让

当同学们过马路时,汽车驾驶人需要停车礼让。而在古代,早就订制了相关的法律,唐朝时期国力昌盛,长安是绝对的国际大都市,因为人口众多,交通问题随之而来。唐朝颁布了一系列交通法规,例如,我国最早的交通法规《仪制令》,规定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下坡避让上坡)。

知责任

车窗抛物是不文明行为,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都有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些交通陋习就相当于蝼蚁在打洞,一些细小的动作都会酿成大错。

从古至今,不管交通工具怎么变

化,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交通安全的追求。

来源: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