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202405/09/e455366c-8412-4aab-82ba-01765833a040.jpg.1)
![](../../../pic/202405/09/ff5a985e-9a16-4c7f-b7f6-9ec17c99c69d.jpg.1)
![](../../../pic/202405/09/b89c1ceb-0b3c-4961-b1e3-116a63b6e679.jpg.1)
![](../../../pic/202405/09/d4bcab7f-a514-4b1a-b82c-bc5b04b652d7.jpg.1)
![](../../../pic/202405/09/23ea9514-5790-4dce-ba35-06257bef0bb2.jpg.1)
上个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不少同学肯定早已了解。但其实这次出征的,除了3名航天员,还有特殊成员——斑马鱼,同学们知道吗?
此次,航天员乘组要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简单点说,航天员要在太空养鱼啦。
在太空里,小鱼的排泄物怎么处理?太空没有氧气,小鱼又怎么呼吸?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维持生态平衡?
斑马鱼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观赏鱼,长约3~4厘米,体形纤细,从头到尾有多条深蓝色的纹路,如同斑马一样,所以被称为斑马鱼。
此次上天的太空鱼缸里配备有4条斑马鱼,还有金鱼藻。这个“太空鱼缸”如何维持生态平衡?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空间科学实验顾问仓怀兴称,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供给鱼呼吸,鱼的排泄物又给藻提供营养物质。
光照如何解决?
在这个生态系统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阳光。但在太空中,并没有地球上规律的昼夜和光照,这该如何解决?
专家介绍,在载人飞船上行过程中,上行水生支持装置将为金鱼藻提供LED光源,保持金鱼藻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保证生态系统里的氧含量满足斑马鱼的生存需求。
入轨后,航天员会将实验组件转移到问天舱的生命生态实验柜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开展在轨实验。
太空中,怎么给小鱼喂食?
在失重环境下,水会呈球状,甚至可以捧在手里。这种水能让小鱼在里面游吗?会不会因为失重游不动呢?又怎么喂食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介绍,“我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鱼食,像牙膏状,用注射器的方式每天推进去,让鱼尽量吃完。鱼吃完产生的排泄物通过管道输运到金鱼藻那边,促使它生长。”
小鱼在空间站能生存多久?
在太空养鱼,“鱼缸”的设计要格外精心,不仅密封要做得好,还得把水尽量灌得满满当当。除了住的“房子”外,小鱼吃的饭也是特制的“太空餐”。这些小鱼究竟能在空间站里生存多久?
王高鸿表示,初步计划是稳定运行一个月,使这些斑马鱼、金鱼藻都能够存活,然后获取一些实验样品,比如鱼卵、水样。至于将来能不能延长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
为什么上太空的是斑马鱼?
专家解释,斑马鱼是脊椎动物,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也是模式实验动物。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有高达70%以上的相似性,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空间站除了航天员以外迎来的首种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