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忠接受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东江时报》记者张荟婷
“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绿色化发展,是惠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吴少忠在接受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要从加大扶持力度、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入手,科学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依托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在宗教界倡导“文明敬香”活动,促进市区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的改善;引导佛教界开展东江放生活动,打造佛教界东江放生品牌,以实际行动服务惠州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
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惠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和宗教大市,居住于本市的居民分属于54个民族 (56个民族中,保安族和珞巴族暂无),少数民族人口占2.41%,约11.1万人。”吴少忠介绍说,我市宗教历史悠久、种类齐全,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5大宗教一应俱全,目前有宗教教职人员近400人,信教群众10万多人,依法登记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70处。此外,市、县(区)还为少数民族设有35个法律服务援助站。
吴少忠说,为了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该局指导民族地区科学谋划发展道路。在引导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结合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山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谋划发展项目,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比如,结合惠东多祝角峰畲族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我们重点扶持他们发展茶园种植项目,目前已种植茶园80多亩,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吴少忠表示,在总结角峰畲族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市内其他少数民族乡村谋划推广,近两年来,惠东大湖洋畲族村新增茶园种植50亩、博罗横河嶂背畲族村新增茶园种植20亩、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新增茶园种植117亩。
吴少忠说,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民族地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全面改善民族乡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我们先后协助帮扶实施了惠东34户畲族村民危房改造工程、博罗横河嶂背畲族村幸福安居工程和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墟镇改造工程。”
开展文明敬香活动试点
开展文明敬香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全市各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东时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4月10日起,我市元妙古观、永福寺、准提寺、明月庵、莲华禅寺等5所寺观作为试点单位,实施文明敬香,其余场所在2018年春节开始分步实施。
“实行文明敬香是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调动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惠州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的有益补充。”吴少忠说,实行文明敬香工作,有助于扫除滥烧香、恶烧香等不良陋习,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倡导正确的、节约的、文明的、健康的敬香方式。
吴少忠说,通过实施文明敬香,各试点场所环境卫生、乱摆乱卖等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信教群众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成果,把文明敬香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同时注重结合,把实施文明敬香工作与创建和谐寺观工作、安全生产工作、文化建设工作等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水平,为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宗教界 “万人植树护林”打造佛教放生品牌
吴少忠介绍,我市宗教界积极响应省民宗委 “万人植树护林”活动,2008年以来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均发动组织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植树活动。据统计,10年来全市宗教界共种各类有益树种30多万棵,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参与人数1万多人次,为绿色生态惠州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吴少忠说,从2009年开始我市佛教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惠州”的号召,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东江放生活动,充分发扬自身优良传统,利用宗教特有的方式,坚持举办东江放生活动,共放生鱼类50多万尾,投入放生款300多万元,参与人数2万多人次,在全市佛教界形成了常态化放生的浓厚氛围。通过持之以恒的放生活动,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们的观念中潜移默化,逐渐成为大家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东江放生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名片,进一步提高了惠州城市的美誉度。
“我们将继续引导宗教界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持续开展放生活动,进一步保护和完善放生行为,不断提升民众珍惜资源、爱护生命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得佛教文化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吴少忠说。
“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要从加大扶持力度、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入手,科学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依托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引导佛教界开展东江放生活动,打造佛教界东江放生品牌,以实际行动服务惠州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
——— 吴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