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除了做饰品,还有养生功能。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灿烂光芒贯穿中华文明的全过程。传统观念中,玉能辟邪、镇宅、消灾,带来福气和吉祥。古时佩玉是富贵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玉石进入越来越多普通人的生活中,不再仅仅扮演着装饰品的角色,在养生保健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时代进步,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过去的温饱问题,而是健康问题。《黄帝内经》中说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先人们早就意识到利用针器玉石养生的独特性和巧妙性。《神龙本草》《本草纲目》中记录:玉石可“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灵魂,疏血脉,明线人”等诸多功能。
玉石具有健身保养功能
古人相信玉石可以驱灾辟邪,常常作为护身符。其实玉石具有非凡的灵气,不但对人的气场有正面影响,还对人体有健身保养功能。
玉石多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锌、硒、铜、铬、钴、镍和锰等。长期佩戴,可浸润皮肤,进入人体,补充不足。所以佩戴玉可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获得平衡,有稳定精神和镇定情绪的作用。玉石做的枕头可促进脑血管血液循环,有镇静安神、疏通经络、气血流畅、脏腑安和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玉有“润心肺”的功效。刘侠、郝梅在《珠宝玉石等中医药的理疗保健功效》中写到:此能调气,情绪烦躁时能平和心绪。中医认为气是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与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气调则百脉安和,气乱则成病。所以,该玉在调畅气机、血液运行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王凤岐在《项链活络调阴阳·修饰美颈添光彩》中说道:玉石项链比较重坠,会随着身体的移动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便按摩了脖颈部位的穴位和经络,达到了活通经络、调和阴阳的目的。
玉石能入药
玉石可为药。根据中医理论,五色入五脏,根据自身五脏情况选择对应颜色的玉石,以达到五脏和调的作用。玉石中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微量元素,可以入药早已为医家所知。王艳夏在《论道教的“食玉”思想——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心》中提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起来,人们又将玉看成延年益寿的药物,一度出现食玉之风。”葛志毅在《中国古代医药及导引养生诸术考论》中提到:早期人类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可能进行了多种尝试摸索,食用玉石应为人类在石器时代觅食探索中的一种摸索。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玉屑甘平、无毒,主治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燥。”
玉石能养人,用于治病
从古至今,都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人是一个形神统一的整体,刘如春在《珠宝玉石怎样养生》中说到:大多数珠宝类药物都具有滋补阳气的作用。人之“三宝”,谓之精、气、神。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通过对气的振奋激发作用,气机条畅,神志通明。人们通过佩戴玉石能养生防病,增强机能。玉石的养生保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其对人体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
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上班族和学生们的颈椎病越来越严重。在枕头具有符合人体生理曲度的基础上,将枕头材质换为玉石,并加有热疗电疗系统,不仅可以有助于恢复人体颈椎生理曲度,同时可以发挥玉石本身“柔筋骨,长肌肉,利血脉”的作用。玉针,在治疗痛症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玉针治疗痛症与针灸有所不同,玉针并不需要将器具刺入病人身体,一方面减少了病人痛苦,一方面也降低了医疗感染的几率。
当前,随着不断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多专家对玉石在养生保健方面开展研究,但仍存在问题:首先,在于临床疗效报道少,临床研究上对病种的研究和探索还不够,且缺少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其次,人们对玉石养生相关知识匮乏,玉石养生还未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玉石保健产品研发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寻求养生保健的患者也在逐步增多,未来的研究还需要着力于探索和完善玉石治疗相关病种的试验和研究,建立系统的疗效标准,科普玉石养生保健知识,鼓励中医临床医生为患者使用玉石养生保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