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客厅微笑
——读《可园客厅》
品味古琴,需净手净心,独处一室,轻弹慢拂,散发芳香的音律,便从指间、心中汩汩而出。读刘明霞新著《可园客厅》,似抚古琴,如歌如吟,满室飘香。
《可园客厅》一书,是作者采访文艺名家的谈话录。看看这些在国内艺坛如雷贯耳的名字:蒋子龙、梁晓声、王鲁湘、权延赤、何占豪、刘诗昆、蒋大为、徐东蔚……肃敬之情油然而生。听听名家的珍言妙语:“新闻结束的地方文学出发”“我的一生,在我之外”“书为心画,画为心印”……如散珠碎玉,照亮精神的深处。
翻阅此书,我们便与这些文艺名家心境接通,同高贵的灵魂对晤。
“可园”其实是作者在惠州秀丽的西湖边的家居,阳台上种满花花草草,湖水山色,春光软拂,可园客厅便成了一个轻松惬意、柔情浪漫的所在,更成为惠州女文艺家聚会的艺术沙龙。
我曾经担心,那些文艺名家出于种种原因,访谈中会不会讲些官话套话,或者言不由衷,或者半吞半吐,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阅《可园客厅》,我便释然:名家们是真情流露,真知灼见,坦陈心胸。
我想,在可园客厅这样一个轻松的文艺语境中,人会不知不觉卸下虚伪和戒备,真诚便自然倾泻,美就在语言的流动中荡起明快的浪花。
如果说,《可园客厅》第一个艺术魅力是“真”,那么,对我来说,第二个吸引我的是“熟”。书中名家,或有一面之缘,或倾慕神交,如《梁祝》作者何占豪,虽未谋面,但我在艺术美学欣赏讲座中,常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次次满座掌声。
至于惠州艺术家,不但“熟”,而且多是朋友。如黄延桐,我俩是倾盖之交。他说“艺术上一人玩一样,玩绝了,就是大师。像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他说他要画牛。他的名作“盼”,就是画一头牛从栏中伸颈盼望。我建议他:画“客家牛”。各地牛不同,客家人的牛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提纯为客家人的精神图腾。他默默点头,陷入沉思。
作曲家徐东蔚,是我多年至交。他的名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全国盛传。他好酒,裤子后袋常插着一瓶“九江双蒸”。我笑他:“你的音符都泡在酒里。”今天看到《可园客厅》徐东蔚访谈,我仿佛又闻到熟悉的酒香,听到他的笑声,顿时热泪潸然。
《可园客厅》第三个特色是“重”。那么多艺术名家,跨越那么多艺术领域,美的力量,该是多么厚重!更厚重的是,话语表层下的哲理性意蕴。刘明霞常以一两句追索提问,挑开表层,让我们可以窥见里面的理性内核。
诸多名家的深层意蕴之美,有着极重的分量和极大的张力,小小可园客厅,承载得了吗?会不会被压得晃晃悠悠?
可园在惠州文化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女作家、画家常常出没的所在。据说西湖边曾晃动唐代大才子祝枝山身影,可园自然是文脉灵气贯通,《可园客厅》一书即见文化精魄的传递!
我没去过可园,更没在客厅坐过,但神往! (黄洁端)
- 上一篇:创新力是智库 核心竞争力
- 下一篇:有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