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候美在诗画中

——读《四时有趣 中国传统节气美学风物绘》

惠州日报2021年11月26日

二十四节气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市面上写二十四节气的书挺多,但像《四时有趣 中国传统节气美学风物绘》(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这么娓娓道来的,却并不多见。该书作者是美学专家洪雪,结合绘画、科普、诗词赏析、风物介绍等内容,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新颖别致的中国节气。

运用色彩、文字、视觉、图像等详述二十四节气风光

全书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二十四节气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章节,每个章节含六个节气。除了对这些古老的节气进行文字介绍外,还不时穿插一些琅琅上口的古诗词,并辅以色彩艳丽的水粉画、妙趣横生的漫画等,以近乎卡通的形象,生动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

言及二十四节气,多数年长者都能子丑寅卯地说出其中的一二来。可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由于生活阅历的缘故,仅仅通过有限的文字,他们未必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了解到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水粉画、漫画的展示,精妙绝伦的古诗词升华,浅显易懂的科普介绍,以及意趣盎然的风物解析,使书本中的一个个节气瞬间灵动起来。它们携着泥土的芬芳,饱蘸着中华文化的悠悠神韵,披着七彩的霓裳,诵颂着传唱至今的精美华章,叙说着中国劳动人民“天人合一”的千年智慧。诗画两相宜,于是,中国节气的由来、演进、传承,便在这种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款款向我们走来。

作者充分运用色彩、文字、视觉、图像的叠加效应,详述着二十四节气的旖旎风光。书中以意味深长的笔触,描摹着大自然的华美。在她的笔下,不但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锄耕,还有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储存。人们从春到冬,以躬行的姿态,亲近着泥土,亲近着大地,在四季的轮回中,挥洒汗水。

加入风物和科普内容,使全书更丰满

对二十四节气,如果仅从文学和美学角度阐述,难免显得有些单薄。故而,作者适时加入了风物和科普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得全书变得更为丰满。比如写到立冬,作者就告诉我们,千百年来,我国自古就有“立冬大于年”的说法。具体立冬这一天,还有迎冬、补冬的习俗。由于这一天是秋与冬的交接点,“交”与“饺”同音,由此演变成立冬吃饺子的风习。此外,许多地方还有吃姜母鸭的习俗。作者在书中,辅以图文并茂的叙说方式,详述了这一风味的具体做法。传神的手绘,配以艳丽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说明,看着就让人心驰神往,几欲将这些人间美食尽收囊中,酣畅淋漓地一次吃个够!

二十四节气是灵动而博大的,它的万千气韵绝不是一本书、一首诗、一幅画、一段科普简析所能穷尽。更多的文化品味、科学之美、生活情趣,还有待我们走进大自然,以知行合一的态度,与它真诚地交朋友,聆听它的所思所想,进一步去体悟它的奉献与牺牲。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观察自然,深入了解自然规律后的产物,人类完全有责任和义务,在遵照这些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与朝夕相处的自然界和谐共处,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更加美丽。

品咂《四时有趣 中国传统节气美学风物绘》,不能止于对文字和图画的简单欣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书本,读懂它所蕴涵的精神实质,于醍醐灌顶中唤醒人类珍视自然、热爱自然的赤诚之心。

(钟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