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倾听者
家有“神兽”的父母都有这种体验吧,当孩子活泼、好学、懂事、听话的时候,我们就为自己,也为孩子感到自豪,但是,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比如大哭大闹、发脾气、不可理喻时,我们常常感到无计可施,同时也会火冒三丈,常常只能用更高的分贝,强行压制下去。这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但是长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在《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认为,孩子这些负面情绪在其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帕蒂·惠芙乐一直运用本书的理念,倾听父母们和孩子们超过4万多个小时,并且与成千上万个倾听孩子的家庭联系,跟踪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从婴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效果令人鼓舞。《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倾听孩子,下篇听你听我。在上篇中,作者分析了孩子出现哭泣、恐惧、发脾气、愤怒这些负面情绪的原因,并结合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有效的倾听手段和指导建议。同时,作者认为,一个父母想要读懂孩子,倾听孩子,父母本身也需要被倾听。而想要孩子在童年和青少年期人格和心理方面健康成长,孩子需要得到有效的倾听。那么,我们要如何去倾听孩子呢?
读了该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当孩子出现情绪时,我们做家长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允许,允许孩子那个时刻有那样的情绪并亲切地留在他身边,说几句简单的关心的话,而不是企图去“纠正”他。比如,当我们的孩子哭泣时,我们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作者认为,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这时候,任何的忠告,孩子都是听不进去的,任何的责备也只会加深孩子受到的伤害。当孩子哭泣或者发脾气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小小的世界是崩溃的,当父母静静陪伴他这段难过的时光,他休整好自己的世界时,会深刻感到被爱和被理解,父母和孩子的爱和信任就会加强。
那么,接纳孩子的情绪,好像有点“由着孩子性子”的感觉,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纵容孩子呢?实际上,倾听孩子与纵然孩子并没有必然联系。孩子被宠坏的原因大多因为家长满足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在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作者研究发现,有父母倾听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时,不易受一点挫折就丧失信心,同时,因为消除了紧张的情绪,他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
在阅读时,我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倾听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对于孩子所有的负面行为说“是”呢?特别是,当孩子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通过哭或者其他情绪都没有办法来处理所受到的伤害时,常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比如打人、摔东西、伤害小动物等等。作者认为,对于这种处在“一触即发”状态的孩子,需要家长温和而坚定地说“不”,但是,这个时候,不要斥责、打骂孩子,要鼓励孩子通畅宣泄出负面的情绪。
值得肯定的是,这本育儿书籍非常关注父母的心理需求。作者认为,一个父母想要读懂孩子,倾听孩子,父母本身也需要被倾听。父母能够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孩子。书中,作者给出了很多倾听孩子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倾听成人,倾听我们自己的情绪。虽然这本书只有小小的一册,但内容通俗易懂,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我非常有启发和帮助。(陈凤)
- 上一篇:优化知识结构 促进知识融合
- 下一篇:探寻历史亮点 追寻信仰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