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征途 壮丽之歌

王启鹏

2021年10月16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这个季节,景明气清,繁花似锦。我们惠州学院的退休教师到深圳大鹏新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重温红色历史”。我坐在空调大巴上,只见高速公路两旁一栋栋新建的高楼和一排排的绿树,隐现在远山近水的薄雾中,如诗如画,宛如古人心目中的蓬莱仙境。

东纵司令部旧址在深圳葵涌土洋村。她背靠犁壁山,东连大鹏半岛,西接盐田、沙头角,南靠大鹏湾,与香港隔海相望,附近的鲨鱼涌是当年华南的主要交通口岸,这样的地理环境很适合开展游击战。所以,东江纵队司令部就设在犁壁山的山腰上。

改革开放后,昔日落后封闭的土洋村早已城市化了,现已发展成为深圳市的一个社区。进入社区,只见高楼林立,街道整洁,人气旺盛。我们乘坐的大巴穿过街道,来到了山顶小广场。经了解,这个小广场原来是东纵时期的小型练兵场。小广场上游人很多,有的参观者拿着木制的步枪在操练,有的又拿着木制步枪在拍照。总之,游客对当年的游击队生活很感兴趣。而我们,则首先在小广场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参观红色革命纪念地动员仪式,离退休处负责人对此行目的和要求作了简要的说明。而后,80多岁的杨教授登上了舞台,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和清唱了东江纵队的队歌。悠扬的歌声,进行曲的旋律,把我们带进了昔日烽火连天的东江战场。紧接着,舞蹈队的老同志穿着盛装翩翩起舞,跳起了赞颂了东江纵队革命精神的舞蹈,引得观众不断鼓掌。

动员仪式结束后,我们就随着导游参观。司令部旧址在小广场南面的山坡上。我们沿着石级而下,只见她是一座西式风格的二层建筑。楼房前面,有几棵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有的还开着米黄色的小花。走近一看,才知道是龙眼、笔管榕,它们虽然经历了战争的硝烟和7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枝叶繁茂。

司令部旧址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三部分组成,中间有走廊相通。主楼居中,面阔三间。中间高三层,其余为二层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砖木结构,底层大门外设砖拱门廊。当时司令部会议室设在正厅,楼上为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领导人的住所。现在,旧址里面设有东纵史迹展览馆,内容有《东江纵队史迹展》和复原陈列两部分。史迹馆部分有一百多件东纵战士战斗、生活、日常用品等实物以及大量的照片、文献资料,展示了东江纵队“南城先锋”、“海外蜚声”、“艰苦风范”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历程。

在二楼的会议室,我惊喜地看到了“土洋会议”蜡像模型。“土洋会议”在东纵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44年8月,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部署,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了联席会议,对于加强广东党组织的建设和军队的建设,全面发展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观结束后,我在小广场上徘徊了一会,脑中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领导广东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呢?正当我冥思苦想还没有得出结论时,抬头一看,南面楼的墙面上就鲜红地写着:东纵精神:忠贞不渝,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意识;英勇无畏,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心怀天下,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概括得多么好啊,这就是东纵精神!这就是我们广东人民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