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作战史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个奇迹。从1927年南昌起义起,面临国民党围剿,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军队每个阶段的对手都非常强大,有时候甚至是碾压级的优势,但人民军队最后总能以弱胜强。为什么“人民军队总能打胜仗”?读读《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这本书,我们或可找到答案。
了解人民军队发展历程,重温我党我军光荣历史
本书作者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少将,他是解放军历史研究领域的专家,不仅在全国十多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而且在国际上也有广泛影响力。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叫“写给新一代人看的军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我们立足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延续,了解解放军发展的历程,重温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对于没有经历过革命和战争洗礼的年轻一代来说,更加具有教育和传承意义。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精华内容,也就是回答“解放军为什么总能打胜仗”?这个问题又拆分为三个小问题:第一,解放军的队伍是如何组建的?第二,解放军怎么进行日常管理与教育?第三,在战场上,解放军拿出什么样的打法?作者认为,解放军牢牢把握了致胜的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把农民、土地和战争相结合,组建一支为人民自身长远利益斗争的军队;一个是“把支部建在连上”,强化党对军队的全面管理,并努力提高全军素质,通过思想来武装军队。在此基础上,解放军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与敌人的较量中找到一套独特的打法,因此不断取胜。
阐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深刻原因
这本书讲的不仅是历史和军事思想,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芒。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当你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难的处境时,该怎么取得胜利?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以下三点。
首先,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传统的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全国9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中又有90%是无地少地的贫困农民。所以,最初共产党便组织农民从地主手里夺回土地,翻身的农民再通过参军参战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把战争、农民、土地结合起来,就抓住了事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样,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立足当下,找到关键点进行创新和突破,才能闯出自己的路。
第二,以人为本,激发精神力量。有了兵力又如何强军呢?解放军不仅用土地这个长远利益来激发共识,而且将党的组织管理渗透到军队肌体的各个部位。在具体组织和管理上,实行军内民主制度,全军官兵平等。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军队基层的教育,不仅是简单的扫盲,而是要认识清楚核心问题:为什么要打仗?战士的目标感明确,被尊重被激励,主观能动性就能完全被激发出来。
第三,终身学习,实践出真知。关于解放军的作战秘诀,你可能听过四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简单的十几个字,浓缩了解放军几十年的实战经验。面对实力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都是学习的高手,他们所领导的军队也是一支特别善于学习和创造的强者之师。边打边练,边打边建,在战争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关键是要加强学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这本书阐释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深刻原因。所谓的“以少胜多”,其实是把总体上的劣势转化为关键局部的优势和一个又一个小的相对优势,汇聚为全局优势,最终实现胜利。这正是我们面对强大对手或困难处境时“能赢”的密码。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