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才能创造更多价值

《深度工作》提出合理利用时间、处理繁杂事务的有效方法

2022年01月04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我们一天24个小时,8小时用于工作,8小时用于睡觉,还有8小时用于处理琐事。但事实上,我们很难按这个比例来分配时间。对于工作族来说,8小时内有繁忙的工作,做不完了要加班,加上随时滴滴响的工作微信,合理地支配时间仿佛成为了一种奢望,大多数人在这种“忙碌”状态下变得浮躁。

然而这种“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力”吗?直到我看完《深度工作》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深度学习和工作,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和真实的价值。

一些繁杂事务占用大量时间,却并不能让个人价值最大化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现在手机是大家最亲密的伙伴。多数人都习惯了闲下来就刷刷手机、看看朋友圈,可以说,这种浅表的快乐可以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愉悦。渐渐地会让我们养成一种习惯,时不时就看一下手机。于是网络上就出现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关其邮箱……然后读书、锻炼、理智、精进”的说法。

《深度工作》书中提出,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工作仿佛总是干不完,还得加班。为了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开启多线模式,同时处理不同的工作,来回切换。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工作,久而久之易形成一种浮躁心态。

在传统的工作思维中,加班成了努力工作的象征,每天工作量多成了有价值的表现。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越忙碌越能干,完成的事越多、效率越高的观念偏差。这种与深度工作相反的方式,被作者称为“浮浅”。此类工作挤占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不能让我们的个人价值产生最大化。

树立明确工作目标,指定当天需完成的事

我们如何运用“深度工作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完成无限延伸的渴望呢?

书中前言部分提到了一个成功案例,通过两个月的封闭学习,杰森·本从一个毫无编程经验的小白,摇身一变成了计算机编程培训班的优秀学生,最后成功跳槽获得了高薪程序员工作。

再有,作者用过去10年的时间培养了自己专注于难题的能力,通过坚持从而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出版了4本书,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在同行里,发表学术文章的频率也很高。虽然有这么多的成就,但他的工作日时间却很少会工作到下午五六点钟,而他能将工作压缩到如此短的时间内,是因为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竭力精简生活中浮浅的内容,同时确保充分利用由此节省的时间。

去年,我尝试运用了深度工作方法。首先选定时间为一周,并除去正常工作日的工作时间。选择这个时间是为了给自己制造独处的时间,并利用独处的时间去完成强度较高的工作。其次在这期间强制性远离电子设备,这是进入深度工作的第一要素。最后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将目标划分若干份,并指定当天内需要完成的事。如果没有目标盲目工作,一整天下来也不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工作。在这一周内,我完成了电子记录、打印分类、有序归档文件等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去调整自己的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联系。当我摆脱繁忙的现象,深度工作,将大脑发挥到极致,我的工作明显提高了效率。

《深度工作》这本书并不是说该如何去压缩完成每一项工作的时间。而是建议要想做得更好,首先得去分析和判断哪些才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需要以全情投入的状态来处理。深度工作是唤醒你当前水平下的每一点价值所必需的,就像潜能一样,一旦被激发,不仅工作成效会立竿见影,生活质量也会因时间从容而得到提升。

(杨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