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惠州作家肖建国的小说集《惠州奇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品呈现出人世间的情义。这情义不止于人,还有动物、植物等,即“万物皆有情”。而爱,也是作者文本中永恒的主题。《惠州奇人》由十一个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是不同身份的“奇人”。看这本书会感受到朴实的语感,蕴含着一股惠州本土的气息,纯粹干净,犹如茂密浓绿的参天大树,在土地的芬香里,见证本土的记忆。
传奇:传说与道义的相逢
传奇类小说,起源于唐代,作者大多以史家笔法,传奇闻逸事。后来,渐渐成为作家对各种传说见闻的再创作,使得小说变“奇”。在《惠州奇人》里,作者同样收集了不少传闻。
书籍的每个故事都像长辈讲述的故事,在每盏灯的夜晚,床前谈起的陈年趣事。与其他传奇小说相比,作者的深刻之处,在于这“奇”更具现实意义,通向奇人的生活世界,叙说世间的善恶价值观,而不止于“传奇闻逸事”层面。这本书的短篇小说能看出作者心中的理想道义,是正义的仁爱之道,也是“行正义之事,做仁爱之人”的道义。
在小说《我本善良》里,有小偷的“三不可”的仁义之道,也有《地炮仗》的不义之仇和肝肠侠义之事。在《镜花缘》《小玉和奶奶的香樟树》《邪道》中更是述说走入邪道,最后会有报应的道理。在《惠州奇人》《月下美人泪》里,则是珍惜眼前幸福生活之道。而《城里的娘子乡下的汉》《县长的钓竿》则是世间的仁爱之道,因爱而前行。在《父亲是条河》《一路秋风》更是述说人生之道,不要跑偏。
现实:地域与方言的相识
这本小说的书名选择呈现地域性,通过地域叙事,在书中展现惠州本土的城市风貌,有惠州本土的丰山、高榜山的描述。而作者的书写也有对惠州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在朴质的地域风貌里,描述惠城生态,并通过对历史的捕捉,展示出惠城的人文特色。
在小说能看到城市化进程对人的影响,从县城到城市的转变,都展示地域的变化。在《小玉和奶奶的香樟树》能看见城市化进程对家庭感情的影响,在《城里的娘子乡下的汉》能看出乡下和城里的婚姻矛盾,在《父亲是条河》能看出城市、乡村发展的进程。这种书写,作者的人物鲜活,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读起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印象深刻的是书籍里面出现本地语言,能使读者在阅读中接触到惠州本地语言。作者非常巧妙的是,并没有过多使用本地语言,而是偶尔冒出一两句,这也使文本变得有趣。有些方言会标注上中文意思,如“耙耳朵”“棒老二”“扯筋”等,这也使文本变得丰富,尽显地域特色。
情义:世间与人物的相爱
在小说里,都是小人物的大情义。那是小玉对香樟树的爱, 也有阿庆伯对县长的爱,更有打铁对盆栽的热爱,以及乡下的男人对故乡的喜爱。这些小人物尽显人间百态的真实情感,这也藏着作者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中的小人物的关注。
在《我本善良》里,有洪大佬对女学生的爱,但洪大佬是小偷,也说明这种爱意并不局限于好人或者坏人。更多的是作为人的真实情感,那是对天地、对自然的敬意,也是对生命的关怀。通向人间的真情,并不是冷漠黑暗的人性,故事最后都通向道义。
爱,作为作者的永恒主题。小说对照内心的真实感受,展现人物的情感,也显示出作者成熟的文笔,他用犀利的笔锋写出传奇故事的情义,还有现实的百态。
(任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