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千帆话归来

□龙建雄

2022年03月04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读关于苏东坡的书,你会惊讶他除了才学深厚、仕途曲折、命运多舛之外,亦如一个玩家一样,对管家理财、烹饪饮食、医药保健、种花养鱼、煎茶酿酒有着极大的兴趣欲望;他爱美食、爱美酒、爱旅行;他好交朋友,重感情重友谊,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那句流行在千千万万游子心坎深处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便出自他和朋友感人肺腑的故事。

苏东坡有一个非常要好的铁杆粉丝朋友叫王巩,字定国,是北宋著名诗人、画家,其祖父是宋真宗时期的名相王旦。苏东坡在江苏徐州任职时,王定国经常和他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醉不归。非常不幸的是,他们之间纯粹的友情被他人诬陷并当成“罪证”,使王定国在苏东坡“乌台诗案”中受牵连,因此被贬谪到广西宾阳做了个管盐酒税的小官。苏东坡作为“乌台诗案”中的“主犯”被发落湖北黄冈。从地理位置来看,“主犯”的“待遇”比王定国这名“从犯”要好,所以苏东坡写了很多书信给王定国,一再表示因自己而无辜受牵连,他感到非常内疚难过。王定国为了安慰苏东坡,回信说他在宾阳修行,只字不提及被贬一事。

陪同王定国一起下放去宾阳的侍妾叫柔奴,又名寓娘,本是洛阳城中大户人家的女孩,小时候家境不错,后来家道中落沦作歌女,被王定国纳作小妾。王待她亲厚,没有让她吃过什么苦。因而在王定国落难之际,她毅然决然随行。

五年后,王定国奉召回京,他在家设宴招待苏东坡等人,请出柔奴为来客劝酒献歌。苏东坡看到昔日的柔奴很是意外,岭南的湿热与风霜不但没有憔悴柔奴的容颜,反而让她更显风姿绰约,微笑里似乎还带着梅花的清香。他问柔奴:“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听后,极为震惊,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么一个柔弱女子,面对逆境时竟如此豁达,于是填词写下那首著名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词的后半阕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苏东坡心里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绝对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随遇而安,这是何等的一种难能可贵。

同是天涯沦落人,有过感同身受遭际的人才会有共鸣。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数次被贬,颠沛流离,在他眼中,极为平常的生活都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理。他非常感慨,柔奴陪伴王定国在蛮荒瘴气之地不离不弃、荣辱与共、催促奋进,因为深谙了“随遇而安”的内涵要义,因而能从容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并使自己“万里归来年愈少”。

借柔奴的话,苏东坡其实也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从小随父带着弟弟一起出川,考取功名,以他乡为吾乡,视百姓为乡邻,尽个人能力有所建树,做到了无愧于人、无愧于心;那些在世俗眼光中多次被贬的“光辉往事”,在他去世之前成了一生最大的骄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将心中的善意带给了身边每一个人。在世人眼中,苏轼永远是那个有一份真心、有一点睿智、有一些豁达、有太多传奇故事的“东坡先生”。

“此心安处是吾乡”,时至今日,这句话被无数漂泊者当做聊以自慰之语。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来说,家乡记忆相思难断,与发小打闹,和草木为友,静夜仰望星空,夏奔田野秋往果园,农村的天有多敞亮心就有多透彻,那里的一切令多少城里人羡慕不已。现如今,“此心安处是吾乡”有比附庸风雅更为高大上的意义。“安”,不仅有安于现实之意,更有平和安然的积极处世之意,这需要我们有超脱、豁达的胸襟,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深信好运一定会临幸勤奋的人。

苏东坡有诗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从人的有限生命长度来看,每个人奋斗成长的地方,就是你的栖息地,也是心灵回归的故乡。“愿君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这是我们每个人期许的最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