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困惑,选择了用甲法解决问题,就意味着要放弃乙法的使用。一旦这种选择顺应了时势,自然可以促成人们谋事的成功,但是,更多的时候,解决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却绝不是二选一那么简单。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该是怎样的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认为,当人们为复杂问题左右为难、面临重要选择关头时,要善于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方能促成事情的圆满解决。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因为颇具创新意识,而被他写进了管理力作《整合思维》(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里。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切忌简单化和本本主义
何为整合思维?用马丁的话说,所谓整合思维,就是指面对相互冲突甚至对立的模式时不是简单地进行选择,而是能够进行建设性思考,创造性地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形成一个既包含已有模式的某些成分,但又优于已有模式的新模式。说得直白点,就是这种思维,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学会合理取舍,是一种强强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1+1>2。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集中介绍了整合思维的三大特点,第二部分则重点分析了“整合思维的思考框架”问题。整合思维是一种创新性思想,强调创新和突破,任何的墨守成规和不思进取,都是它的大敌。马丁主张,在困境和面临重大选择事项时,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审视主客观条件,多方比较优劣长短,用心权衡利弊得失,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方能最终促成问题的迎刃而解。解读中,他提出忠告:无论我们学识多么渊博、经验多么丰富、能力多么突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切忌简单化和本本主义。在马丁看来,立场、工具、经验、个人知识体系四大元素,有机构成了整合思维的整体框架。那么身处经济社会,怎样发挥好整合思维的创新优势?作者认为,首先要解决好自身的定位问题。即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先天禀赋,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都要有一个清晰认识。其次,要对周围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充分了解。再次,要提高观察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与挑战。
运用整合思维时,善于分析各种因果关系
书中,马丁还从专业管理学的角度,对整合思维的运用原则进行诠释。他说,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因而在运用整合思维时,要善于分析多方面、间接的因果关系,切忌一叶障目。同时,在作出决策时,也要在通盘考量的基础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处理和把握局部的、细小的问题,务必掌握“解剖麻雀”的真本领。至于制订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时,更是要充分重视各方的意见和需求,慎思慎行,力求从宏观上全面掌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整合思维是破解复杂局势和应对纷繁问题的“利器”,在培养整合思维的过程中,马丁格外看重一个人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运用。好的掌控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识别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促成问题的快速解决。至于创新能力,则能使人们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以全新的思维去应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为此,马丁一针见血地指出,整合思维的核心就是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结合。“缺乏创新的掌控能力会机械生硬,缺乏掌控的创新能力会不堪一击”,唯有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才能发挥出整合思维的最大效应。
全书在理论阐释的同时,还通过大量生动案件,阐述了整合思维在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宝洁公司、四季酒店,到红帽软件,再到IDEO设计公司,这些全世界知名企业的CEO们,皆因为秉承整合思维这一创新理念,最终走出了同质化竞争的怪圈,使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即便在生活当中,运用整合思维解决众多心理问题,也能让人们以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个人荣辱,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值得一提的是,整合思维并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思维方式。马丁就在书中鼓励说,“只要人们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掌握这种方法。”
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世界需要整合思维,整合思维在改变人们心智的同时,也将最终改变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向着高效而卓越的方向迈进。
(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