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古榄绿

□胡玲

2022年03月12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南方的初春色彩缤纷、青葱诱人。走进博罗县柏塘镇高桥村的古榄园,只见200多棵乌榄树静默地伫立着,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直插云天。这些乌榄树已有200多年的树龄,岁月风雨侵袭,没能让这些古榄树枯萎和倒下,它们依然坚忍顽强地存活着,绽放着蓬勃的生机。漫长的岁月里,它们静静守望着一旁的村庄,慈祥地凝视着村中万物,见证着村子的发展变迁,见证着村里人的悲欢离合。

粗壮的树干,要好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住。浅棕色的树皮,斑驳粗糙,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仿佛饱经沧桑的脸容,虽然有了岁月的印痕,却红润有气色,没有老态龙钟之感。

枝干蜿蜒曲折,遒劲有力,像一只只充满力量的手臂,尽情向四周舒展,延伸。树枝虬曲苍劲,不规则地相交、错节或分散,形成各种奇妙的形状,宛如一个个造型独特的木雕。有的似长龙,盘旋飞舞,冲入天际。有的像大师的毛笔狂草,灵动流畅,刚健干练。

老树出新枝,细小的叶片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把枝头涂染得青翠碧绿。一树树浓郁的绿,汇集成满园的青翠碧绿,置身其中,恍然坠入一个绿色的仙境里,绿色的烟,绿色的雾,绿色的云在四周弥漫飘舞,令人沉醉,不愿意醒来。

温暖的阳光,穿透绿叶间的细小缝隙,洒落下来,在地上留下一块块金色的光斑,忽明忽暗,像一地闪着光的碎银子在晃动。忽而,枝头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让古榄园显得更加清幽和宁静。

每一棵古榄树,都是一把绿得发亮的丝绒大伞,撑起一片片巨大的绿荫。树下,成为人们休闲的绝佳之地。周围的村民趁农忙间隙,来古榄园短暂休憩。老婆婆们围着小圆桌,有说有笑地玩着纸牌。老爷爷们坐在树下,热火朝天地谈天说地。孩童们在树下奔跑追逐,笑容如花儿一样灿烂。年轻人沿着石板小路,悠闲地散步。慕名而来的游人,举起手机,四处寻找最佳角度,将古榄树的美记录在镜头里。还有些人,干脆什么也不做,安静地坐在树下发呆。

一位老伯捧着茶杯,在树下晒太阳,我走过去,和他闲聊起来。他告诉我,他是附近的村民,这些古榄树,都是他曾祖父那辈人栽种的。当年,他的曾祖父年事已高,没有看到乌榄树结果的那天,因为乌榄树的生长周期特别长,一般要二十多年才能结果。我想,他们的祖辈们真是充满智慧,他们不是为自己种树,是为子孙后代而种,祖辈种树,后辈摘果,前人植树,后人乘凉,这些古榄树,凝聚着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爱意啊!

老伯说,这些古榄树每逢中秋都会结出榄果,果子黑不溜秋的,其貌不扬,却浑身是宝。榄肉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蒸肉,美味无比。他小时候,物质贫乏,家里没什么好吃的,每次家里炒榄肉吃,都是他最幸福快乐的日子。现在,榄肉仍然是他家餐桌上的珍贵佳肴,只有贵客登门,他才舍得做来吃。一次,他一个外地朋友来他家做客,他炒了一盘榄肉招待,结果朋友连盘里的酱汁都吃光了。榄果里的核可以引火和取暖,它们十分耐燃,燃烧一整个晚上,第二天还不会烧尽。核里面的果仁更是好东西,是做五仁月饼必不可少的材料。

说起古榄树,老伯就兴致盎然,停不下来。他说,以前那些穷苦的日子里,这些乌榄树为村民带来了不少收入,解决了他们的生计。而今,这些乌榄树老了,它们结的果实越来越少,村民也不再依靠乌榄树生活,古榄园旁边,是政府打造的“百里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村民们都种植山茶,做起了茶农,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但村民依然十分爱惜这些古榄树。

听了老伯的话,心里生出许多感动,这些古榄树应该是有灵性的吧,在它们风华正茂时,将自己的果实馈赠给村民,为他们带来财富。而今,它们年迈垂暮,依然在发挥余热,守护着村庄的平安,为村民带来了绿意和美景。善良纯朴的村民,从小在古榄树下长大,他们感念着古榄树的恩惠,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爱护它们,守护它们。古榄树与村民互相守护,彼此成就,这就是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最美好的写照吧!

春去秋来,村庄静好,古榄依旧,绿意不减。悠悠古榄园,埋藏着祖辈留下的根脉,珍藏着美好的回忆,安放着浓浓的乡愁。愿古榄常绿,愿村民在古榄树下续写美好生活。